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包含十一個語種的《六祖壇經》出版
—— 以宗教為橋梁 推動跨文明交流與對話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26日電(記者 杜軍玲)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韓方明和緬甸、泰國、尼泊爾等國駐華使館代表、外文譯者、廣東四會六祖寺方丈大愿法師以及日本、韓國及東南亞佛教僧侶和佛教文化研究學者等100多人近日齊聚北京中國政協文史館,給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馬仲武博士和其他來自世界各地的10位《六祖壇經》的翻譯者,送上熱烈的掌聲。
馬仲武是僧伽羅文《六祖壇經》的譯者,為做好翻譯,他曾三次前往斯里蘭卡,與當地的高僧大德探討經文教義。經歷三年的磨礪,如今,看著自己用心翻譯的文字,能夠為斯里蘭卡的求佛者多提供一條途徑,他感到非常欣慰。
廣東四會六祖寺的大愿法師和僧侶們是這件盛事背后的主要組織者。
為配合國學文化偉大復興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國家戰略,充分彰顯《六祖壇經》這部曠世經典的重大價值,以利于世界文化界、學術界、宗教界進行比較研究,廣東四會六祖寺邀請馬仲武和來自緬甸的Thiri Nyunt、來自瑞士的Raoul von Muralt等譯者,歷時近三年,完成了《六祖壇經》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韓文、日文、僧伽羅文、泰文、柬埔寨文、緬甸文等十一種語種的翻譯及解讀工作,并聯合華文出版社向全世界隆重推出這一重大文化成果。
許嘉璐肯定了此次民間力量將《六祖壇經》翻譯為多國外文的工作,他希望《六祖壇經》多語種的翻譯工程繼續下去。能夠傳播到國際社會,走到對方的社會里去弘法,那就是中國人、中國佛教給當今世界做出的重要貢獻。
作為多語種《六祖壇經》編譯委員會主任,韓方明則表示,佛教所倡導的精神價值與和平理念,越來越多地得到世界的認同。其慈悲、平等、積德、為善等思想對中國社會的和諧、穩定發揮著難以替代的積極作用。《六祖壇經》不僅是佛教禪宗的經典,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典籍。首批十一種語言的《六祖壇經》出版發行,是我國傳統文化典籍國際化的一大重要舉措,也是我國對外進行文化公共外交的重要載體。通過佛教經典的對外傳播,促進各國佛教界人士間的交流和互動;進而以宗教為橋梁,推動跨文明的交流與對話,促進各國人民化解分歧、建立共識,促進“民心相通”。
這也正是廣東四會六祖寺方丈大愿法師的宏愿。
《六祖壇經》作為我國重要的國學典籍,是唯一一部由中國人撰說并被稱作“經”的佛教典籍,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由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惠能(638年-713年),生于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佛教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中宗追謚大鑒禪師。禪宗作為中國漢傳佛教的八大宗之一,在中國佛教史乃至哲學史、思想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的影響。但正如許嘉璐所評價,《六祖壇經》是佛教中國化的一個標志性文獻,而恰恰是這部經典向世界介紹得還不多。
韓方明分析,由于我們既懂佛教又擅長語言翻譯的人才不足,長期以來漢傳佛教的經典著作不能有效地傳播到世界各地,佛教修行的具體理念和方式也難以讓世界其他國家更深刻理解和傳承。
正因如此,大愿法師非常關注人才培養。他說,此次《六祖壇經》多語種的譯者,本身就是通曉當地語言的禪師。他們本身有禪修的體驗,語言匯通的能力又很強,請他們翻譯,就不會走彎路。未來推廣佛教文化,需要更多這樣的復合型人才。六祖寺國際部有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專業人才,一邊修禪一邊加強語言學習,學習一段時候后,送到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外大學留學,讀學位、做學生,老老實實學習人家的文化,才能扎根在所在國,真正做好佛教文化傳播。而人才“送出去”的同時,還要 “引進來”。六祖寺和武漢大學等高校合作,接受東南亞等國的留學生,學生強化漢語的同時,學習漢傳佛教。
十一個語種的《六祖壇經》已經隆重出版,大愿法師所期待的,這些文字能更多、更廣地傳播出去,讓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人了解中國的禪宗,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編輯:陳佳
關鍵詞:《六祖壇經》出版 包含十一個語種 交流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