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審計真正發揮“啄木鳥”作用
在28日召開的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表示,今年1到11月,全國共審計領導干部2萬多人,查出領導干部負有直接責任的問題金額2500多億元,101名被審計領導干部和220名其他人員被移送司法、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明年, 將全面推行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同步審計。(12月29日《長沙晚報》)
審計2萬多名官員,就查出負有直接責任的問題金額2500多億元。如此巨大的金額,讓人有些吃驚。當然,問題金額并不一定都是貪腐金額,比如,有些部門將“三公”支出轉移到其他項目支出,或者用“其他”支出來列支。這一過程中,張冠李戴的支出金額,并不一定都落入了官員的私人口袋,只是想用障眼法多列支一些公款而已。但不管怎樣,若非心虛,誰會偷偷摸摸做這樣的手腳?頭頂上是“八項禁令”的高壓線,內心里卻是大手大腳花公款的舊癮未除,“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問題金額便產生了。
但即便這種只想打“擦邊球”的問題金額,也是貪腐的前奏,就如將要變成害蟲的蛹。至于某些手段隱蔽、鏈條錯綜復雜的“串案”、“窩案”,更是赤裸裸地涉及貪腐,其問題金額之巨大、性質之惡劣、危害之嚴重,一經曝光往往讓人瞠目結舌。可見,審計工作就像森林里的啄木鳥,是治病、防腐不可替代的利器。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利劍高懸,官場風氣明顯好轉,但不可否認的是,仍有一些腐敗行為猶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只是從過去的明目張膽變得更隱蔽了。在此背景下,公眾期盼審計部門的“喙”要伸得更長一些,“啄木”的頻率變得更高一些,覆蓋的范圍變得更大一些。這種期盼是必然的。
據新華社報道,“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實現審計全覆蓋,目前的“查賬式”審計將逐步變成“大數據審計”。具體而言,就是要拓展大數據技術運用,形成獨特的“國家審計云”,同時推進上下級審計機關之間網絡互聯、審計機關與審計現場之間信息共享等,藉此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大數據審計”,必能讓審計工作如虎添翼,公眾的上述期盼或將因此而逐步變成現實。但就目前而言,讓審計風暴刮得更猛烈些,仍是人們的普遍期待。
另外,更重要的是,在審計風暴刮過的同時,還必須刮起問責風暴、整改風暴。審計的實質是發現問題,問責其實就是分析問題,而整改屬于解決問題。三者齊備,才是一個真正完整的“啄木”過程。現實中,審計發現的問題有許多屬于“屢審屢犯”,原因就在于,一些部門對于審計機關和相關部門提出的整改要求,主觀上不重視,客觀上不作為。顯而易見,唯有掀起問責風暴,咬住審計查出的每一個問題不放松,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才能繃緊他們心里那根松弛的弦,進而產生警戒效應。
當前,對于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我國法律的規定還比較“軟”,監督追究尚有不及之處。只有進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嚴格夯實職能部門和權力部門的監督鏈條,才能在審計風暴之后,進一步掀起問責和整改風暴,使“啄木鳥”的防腐、治病效果真正落到實處。(袁云才)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審計整改 全國審計工作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