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李曉林:公益慈善組織扶貧靈活性是其優勢
“在近期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這對于廣大公益慈善組織,尤其是我們基金會來說,無疑是一個全面推進扶貧工作的總動員、總號角。”全國政協委員、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簡稱“思源工程”)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曉林說。
李曉林
作為由中共中央統戰部主管、民建中央發起并負責日常管理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思源工程”自2007年3月份成立以來,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思源工程”理事長陳昌智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企業和媒體的參與下,截至今年11月累計募集款物9.3億元,累計幫扶近800萬人次貧困群眾。
李曉林認為,社會力量尤其是公益組織參與扶貧,重要的是在于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扶貧開發的決策部署,積極做好政府扶貧的補充與配合工作,創新完善人人皆愿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的社會扶貧參與機制,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
“要落實中央關于扶貧開發的戰略,就要解決好誰來扶、扶持誰、怎么扶的問題。”李曉林表示:“就我們‘思源工程’來說,首先是發揮民主黨派的優勢,匯聚社會各界愛心力量,形成扶貧合力。”
李曉林介紹,長期以來,民建中央與各級組織就積極以社會服務等工作參與扶貧開發事業。“思源工程”作為民建中央日常管理的基金會,得到了民建各級組織、民建會員的支持,目前已在全國民建各級組織設立了150個“思源工程”辦公室,為“思源工程”深入貧困地區一線、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思源工程”以其透明度高、公信力高、執行力高,贏得了一大批企業家、愛心明星,以及每年數百萬愛心網友的參與。“‘思源工程’將繼續發揮這一優勢,開展透明公益、陽光慈善和精準扶貧,號召更多的社會各界愛心力量參與我國扶貧開發工作。”
在李曉林看來,公益慈善組織協助和配合政府進行扶貧攻堅,一定要注意創新扶貧項目,均衡扶貧領域,開拓集約化扶貧模式。
“‘怎么扶’是公益慈善組織扶貧的關鍵。”李曉林表示,“思源工程”將在繼續原有扶貧項目的基礎上,根據貧困群眾的特點和需求,進一步推進集約化扶貧模式。
“近年來,‘思源工程’集約化、規模化扶貧模式效果顯著。例如‘思源救護’項目在短短3年多時間里,不但捐贈先進醫療設備、培訓鄉村醫生、援建衛生室等,還累計向我國29個省(區、市)的589個縣捐贈近1000輛救護車,覆蓋老少邊窮地區的6000余萬群眾。”李曉林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定下了2020年前完成向全國592個國貧縣每縣至少捐贈3輛救護車的目標。
“公益慈善組織要做好扶貧工作,創新也是一大關鍵。”李曉林認為。公益慈善組織和政府部門不同,在扶貧工作中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這也是公益慈善組織參與扶貧的一大優勢。“在一些政府不能及時開展扶貧工作的領域,公益慈善組織就應該及時出現,主動創新,拾遺補缺,利用多種方式有效配合好政府的扶貧工作。”
為此,“思源工程”下一步將積極推進“+公益”工作,全面助力我國的扶貧開發工作。李曉林表示,“思源工程”將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積極開展“互聯網+公益”、“金融+公益”等工作,為扶貧開發工作注入源泉和活力。
“‘思源工程’除了利用好已有的平臺,我們自己也在逐步搭建互聯網公益平臺、金融公益平臺。”這些平臺將以產品銷售、服務對接、資金扶持等方式,創新扶貧項目,均衡扶貧領域,擴大扶貧范圍,提高扶貧質量。
“我們的目的在于調動貧困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幫助貧困地區和困難群眾自力更生,引導和支持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依靠自己的雙手、當地的資源實現就地脫貧。為實現2020年我國扶貧開發總目標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李曉林說。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思源工程”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李曉林 公益慈善 扶貧 社會力量 思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