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閻肅:一輩子隨遇而學 老想和時代同步
“奶奶,您說閻肅爺爺這次能挺過去嗎?”今年上初二的小龍因為從小愛看《西游記》,對那首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更是情有獨鐘,因此對老藝術家閻肅并不陌生。從《紅梅贊》、《我愛祖國的藍天》,到《敢問路在何方》、《霧里看花》,劇作家、詞作家閻肅的作品早已超越時代,成為永恒的經典。
閻肅
在去年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這位“80后”文藝老兵新解強軍文化的“風花雪月”,至今讓人記憶猶新:“那風是‘鐵馬秋風’,那花是‘戰地黃花’”,他下部隊當兵一年多,與機械師、飛行員成為好朋友,譜寫了心有靈犀的共鳴之作《我愛祖國的藍天》;“那雪是‘樓船夜雪’、月是‘邊關冷月’”,他一路走過鳴沙山、月牙泉、嘉峪關、玉門關,用腳步丈量巍巍長城,用心感悟戍邊人的如山堅守,飽含熱淚創作了《長城長》。65年藝術生涯,“一片丹心向陽開”,這是閻老成名作《紅梅贊》中的點睛之筆,更是他人生信念和奮斗實踐的生動寫照。
今年9月11日,閻老曾做客人民網訪談,暢談了自己的軍旅生涯和藝術人生。近日,人民文化特別采訪了閻老的親人、搭檔、好友及學生,通過他們的真情講述,還原這位老人低調樸實、勤奮好學、平易近人、古道熱腸、童心未泯的真實一面。
藝術恩師
“蜂兒釀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滿人間”。
躬身為橋,挺身為梯。閻肅如同一棵深深扎根于藝術土壤中的大樹,用自己枝繁葉茂的身軀,為后輩們遮風擋雨。
上世紀90年代初,初出茅廬的青年歌手杭天琪,憑借一首由閻肅為她量聲打造的《前門情思大碗茶》,紅遍了大江南北。杭天琪告訴人民網,自己第一次看到歌詞,就眼前一亮,“詞里面傳達出的地道老北京味兒,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立馬熱血沸騰了起來”。最讓杭天琪難忘的是,當年閻老在錄音棚里對她細致入微地指導,“他教我演唱時要帶著戲曲的韻味,深摳每一處細節,甚至細致到每個小腔調該如何處理”。
著名歌唱家蔡國慶與閻肅亦師亦友,“老爺子是我非常熱愛的一位藝術大家,我們倆是真正的忘年交。”談起閻肅,蔡國慶很自然地唱起了那首老爺子給他創作的《北京的橋》,“盧溝橋的獅子呀最奇呀怪,你就數哇數哇數哇,怎么就數不過來……”1990年元宵晚會,蔡國慶因此歌走紅。在20多年演藝生涯中,《北京的橋》一直是蔡國慶的必選曲目,這也讓閻肅非常感動,“國慶啊,這首歌你唱了20多年,老爺子給你點贊。”
閻肅對文藝新人的無私扶持以及他對藝術傳承的使命感,讓青年歌手王錚亮感慨頗深。2014年的一檔音樂節目中,王錚亮演唱了《喀秋莎》與《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兩首歌,作為嘉賓的閻肅聽完后的認真點評,讓王錚亮受益良多:“有些革命歌曲不適合做太大的改編,像《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這首歌,要質樸地唱。因為這些經典曲目在中國人心里已經打下了很深的烙印,改編節奏反差太大,反而無法透徹地表達原曲的精神”。
閻肅就像一盞溫暖的燈,為無數后輩照亮前方的藝術道路,為正如他在歌詞中所寫到的:“蜂兒釀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滿人間”。
普通一兵
“從來沒感覺‘萬眾矚目’,我就是個普通當兵的”。
在閻肅心里,自己從來都不是個名人,而只是一個普通的文藝工作者,一名空軍老兵。
一件薄外套,一雙黑布鞋,做客人民網當天,閻肅的衣著樸素一如平常。那天,恰巧也是人民網員工“喬遷”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的日子,搬家的同事和工人來來往往,閻老邊往里走邊給大伙讓路,對迎面而來的人,他會笑著主動打招呼,“您好!”有不少人認出了他,紛紛圍過來要求合影,閻老爽快地“哈哈”大笑,來者不拒。當記者拿出相機時,閻老卻突然擺手道,“等等!”說罷便脫掉外套,細心整理好里面的藍色軍裝,熱情地招呼大家過來,“來來來,拍吧”。
種地的、賣菜的、站崗的、掃地的……閻老朋友多,人緣好,都源于他對所有人那份發自內心的尊重。“我尊重一切勞動者,這份尊重換來的也是人家對我的尊重。職業是沒有高低貴賤的,干什么都能干出學問來。”在訪談中,閻肅認真地說。
“我從來沒想過要當個什么‘家’,我就是一個‘者’,一個文藝工作者”,閻老對榮譽看得很淡。兒子閻宇和記者聊起,今年11月29日,中宣部授予閻肅“時代楷模”的稱號,自己替臥病在床的父親領回榮譽證書的那一刻,讓他想起了五年前的一幕。當時,父親也是受到表彰,閻宇特地趕回家祝賀,一進門,屋里卻靜悄悄的,老爺子和往日一樣,一個人坐在書桌前看書,凝神而專注。閻宇好奇地問:“您老獲得這么高的榮譽沒慶祝一下?”閻肅回過頭,頓了下說:“一輩子低調慣了,這么宣傳我有點不習慣。主要我也沒干什么。”5年前父親坐在書桌前的背影和如今躺在病床上的身影重疊在了一起,閻宇有些心疼地感慨,“我厚道的老爸啊”。
“從來沒感覺‘萬眾矚目’,我就是個普通當兵的”,閻肅如是說,亦如是踐行。
有股鉆勁
“我是個一輩子隨遇而學的人”。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與閻肅合作過的人,對他的評價都眾口一辭。
用朋友的話說,閻肅是個“雜家”,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個一輩子隨遇而學的人”。在部隊里,拉過大幕、做過劇務、說過相聲、當過導演……閻肅幾乎是個“全能”。活到老學到老,閻肅坦言,自己心里始終有個目標,“干什么活我都想把它干好。好到什么程度?好到離了我不成。”
從學工商管理的“外行”,到著名的劇作家、詞作家,一切成就都源于閻肅的勤奮積累。“年輕時,唐詩宋詞我都是一首一首的背,川劇的唱詞,我也是一本一本背下來的”,閻肅得意地說起,《霧里看花》這首歌的創作靈感就來源于川劇,“‘慧眼’這個詞就是我從川劇里面‘偷’來的,如果不是‘癡迷’川劇,我肯定寫不出來”。
才思敏捷,文如泉涌,閻肅游走在傳統詩詞與流行文化之間,得心應手,如魚得水。曾與閻肅合作過《故鄉是北京》《唱臉譜》《前門情思大碗茶》等作品的空政文工團創作室一級作曲家姚明,談起這位老搭檔,欽佩之情溢于言表:閻老的作品絕不拘泥于一種風格,既有“春蠶到死絲不斷,留贈他人御風寒”此類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唱段,也有“我爺爺小的時候常在這里玩耍,高高的前門仿佛挨著我的家”這樣樸實無華的大白話一樣的句子,“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閻老都占了”。
博聞強記,知古通今,閻肅是眾多青年歌手心中當之無愧的“偶像”。青年歌手平安對記者形容,閻肅就是“一座活圖書館”、“一間活曲庫”:“無論是民歌還是流行音樂,閻老都能把歌曲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而且講得很清楚”。
“他身上最突出的還是那股鉆勁兒”,說起閻肅身上的優點,老伴李文輝特別有感觸,“老閻是把學習當日子過的人,有時看著他每天伏案苦讀的樣兒,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負重前行的駱駝。”
時尚老頭
“我怕我跟不上飛速發展的時代列車,我老想和時代同步”。
從革命年代走來,編過樣板戲的閻肅對流行文化卻毫不排斥,還可以說是個“時尚老頭”。很多跟閻老接觸過的人都知道,他愛聽周杰倫的《菊花臺》《青花瓷》《千里之外》,他還喜歡李宇春并自稱“老玉米”,他創作的《霧里看花》《北京的橋》也充滿了時尚元素。
“我怕我跟不上飛速發展的時代列車,我老想和時代同步”,閻肅在人民網訪談中還透露,自己會想方設法去“捕捉”網絡流行語言,所以,“點贊”、“吐槽”之類的網絡新詞會經常從他嘴里“蹦”出來。為了和時代接軌,閻肅還特別喜歡跟年輕人交朋友,“我喜歡和他們交心,一交流,我就能獲得很多創作靈感”。
“《江南style》、《小蘋果》……閻老對一切新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不僅跟隨潮流,還去探究背后流行的原因。”空政文工團創作室的舒楠介紹,2008年,自己創作電視劇《十萬人家》的主題曲時遇到瓶頸,閻肅建議他將歌寫成“周杰倫式說唱音樂”,結果效果非常神奇,“閻老太超前了”。
一顆童心
“我覺得我的創作之路才剛剛開始,你們不是都叫我們‘80’后嗎?”
雖然年逾85歲,但在很多人眼中,閻肅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老頑童”。
他性格率真的一面,在朋友面前表現得尤為明顯。“有一次我們見面,我叫了他一聲‘閻老’,他馬上裝作不高興的樣子,對我說,‘誰老啊,你還比我大一歲呢!’”與閻肅有著幾十年交情的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回憶說。
和閻肅打了幾十年交道的女高音歌唱家耿蓮鳳,把他比作“活寶兒”:“每次閻肅都會給大家講笑話抖包袱,只要有他在場,氣氛肯定很活躍。無論什么時候,只要一想起他,我就忍不住想笑。”
“他特別開朗、幽默,雖然比我年長幾歲,但常常會像小孩子一樣,心里從來沒有愁事兒似的”,提起老友閻肅,男中音歌唱家劉秉義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2014年的12月,“去年這個時候,我們還一起去參加央視跨年晚會,坐同一張桌子,談笑風生,一會兒猜謎,一會兒演節目,閻老可開心了。他說段子給我聽,我還沒笑,他自己就哈哈大笑起來。我特別想念他”。
作為閻肅的老搭檔,中央電視臺春晚第一代導演黃一鶴向記者感嘆,“我倆在一起創作時,遇到分歧,就會爭起來,像小孩子一樣。但話又說回來,一個藝術家沒有那份率真、那份童心,沒有追求真理的天真質樸的感情,就很難在藝術道路上走得更遠。只有像孩子那樣執拗較真、堅持真理、真誠對待藝術,才能做出好東西。”
閻肅做客人民網時,記者曾問到,“您最滿意的一部作品是什么?”閻肅樂呵呵地回答,“我最滿意的作品是下一部作品,我覺得我的創作之路才剛剛開始,你們不是都叫我們‘80’后嗎?”
——“爭取活到100歲,我再寫紅歌15年!”
“閻肅爺爺,希望您早日康復,我和奶奶還想在電視上看到您呢!”小龍在微博上認真地寫下了自己的期盼和祝福。閻老,小龍的心聲,您聽到了嗎……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閻肅 隨遇而學 和時代同步 藝術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