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空中花園”亟待科學規劃
近日,因一篇網帖盛傳,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東花市北里中區的“空中花園”引發社會關注。記者梳理近年報道發現,居民在屋頂私自建筑的行為屢遭曝光,外界評論不一而足。贊同者稱有益綠化,反對者稱影響承重。(11月30日《京華時報》)
近年來,不少城市推廣屋頂綠化,甚至出臺補貼措施,使城市一掃過去單調的灰色,樓頂綠意盎然、春光無限,為冰冷的鋼筋水泥城堡,增添了鮮活的色彩。
但是利弊相隨、禍福相倚。有好處就潛在有一定的壞處。如果處理不好,甚至會產生嚴重的糾紛與矛盾。上面提到的北京的那處“空中花園”,主人因熱愛園藝事業,退休后在其居住的18層樓房屋頂,建造了一座5層“空中花園”。花園與露臺通過一架梯子相連,每層種有不同種類的花卉和果樹,花園中還有一處拱門,上面寫著“桃源”二字。你看,這是何等富有詩意的綠植?
但是這個“桃園”,卻成了鄰居們的“噩夢”。一名樓下住戶稱,花園澆灌造成的常年滲水,致使其家中受潮、墻皮脫落,晾曬的被子也常被澆濕。試問,如果你是這個“桃園”的近鄰,你也會大光齊火吧。
可是,桃園的主人認為自己的所為于規有據,符合《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城市空間立體綠化建設工作的意見》。但物業工作人員則稱,樓頂產權不在物業,按照現有的建筑規定,根本不允許他在樓頂建造花園。官方則認為,目前園林局推廣的屋頂綠化項目只針對公共機構,并不包括居民住宅樓。既然不符合政策,那就拆除吧,然東城區城管執法局則表示,樓頂沒有建筑物,不能認定為違建,城管無法進行查處。
顯而易見,在這種分散的認知之下,不可能有科學的規劃和有效的監管。
“空中花園”好不好?這點恐怕沒有異議。因為它對治理大氣環境污染,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作用明顯。實驗證實,實施屋頂綠化還會對建筑起到保溫、隔熱作用。北京現有建筑中,平屋頂約有7000公頃。若將這些屋頂夏季增加的熱量和冬季散失的熱量都通過空調來進行平衡,每天能耗達5000萬元。若將這些屋頂30%用來綠化,每天可節約能耗1500萬元。——這個比較,確實不能置若罔聞。
所以當下,亟待對城市“空中花園”進行科學規劃與有效監管,不使其出現各種亂象。怎么布局,怎么綠化,怎么防水,怎么管理,諸多問題都在解決范圍之內。這就需要有一個能協調多部門聯合工作的機制。以前有的城市雖然規定建立以發改委、規劃委、住房城鄉建設委、園林綠化局等部門和各區縣政府為成員單位的聯席會議制度,但有的依然停在紙面,并沒有具體落實。——這大約也是亂象發生的一個原因。
還有,所有在建和開工的建筑工程,都應將屋頂綠化納入整體設計之中,在技術層面——防滲、灌溉、安全上予以保障。政府也應給以一定的獎勵或補貼。當各方真正重視起來,確實認識到空中氧吧的益處,真正將“空中花園”納入城市發展規劃并認真實施,那么“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就不僅是高駢筆下的景致,而是人間的真實。當年只有安美依迪絲王妃觀賞的巴比倫空中花園,也就成了尋常百姓眼中的美景。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空中花園” 科學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