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股市易受驚,尤需法來治
這半年的波瀾給我們的教訓,正是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并重的新股市治理體系。通過劃定更為明晰的規則來事前可預見地確定市場主體與政府部門可為和不可為的空間,以減少監管中的爭論和不確定性。
11月26日晚間中信證券和國信證券兩大券商均發布公告稱因涉嫌違反《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案由不明。在證券公司中排名第一的中信證券之前只是有高管個人被立案,這次是整個機構被調查,可謂是股市中的“打老虎”之舉。但市場卻似乎受到了驚嚇,11月27日開盤后滬深300指數幾乎直線大跌,為7月以來股市震蕩所未見。
7月初以來整個證券市場已經進入清理整頓模式,要案頻出。而8月底以來股指總體上震蕩上行,諸多曙光已經展現,包括證監會決定重啟新股公開發行。但這個周五給很多股民帶來的無妄之災,表明市場信心依然脆弱。而股災后市場健康的根本維護得依靠全盤性的制度化、法治化的長期設計,而非資金、政策、立案等方面短期化的措施。
上半年的快牛、瘋牛在相當程度上立基于人們對政策市、所謂注冊制利好的錯誤預期。在紅火的市場氛圍中,很多在法律上處于灰色地帶的活動得到了高調的宣傳,讓人分不清界限,最典型的就是各類金融機構包括P2P平臺等雜牌軍都競相開展場外配資業務,市場上一片眾聲喧嘩。
而在喧囂后的危機時刻中,監管層奇招頻出,如增持性短線交易禁令的不執行、內部人減持禁令的創設、第三方證券交易軟件的斷開、股票指數期貨開倉量的大幅限制。這些措施可能對維持市場穩定起到了相當的作用。但由于事起倉促,對之如何評估,在法律界和金融界并非沒有引起爭論。而股民的神經也不免受監管層高調舉動的影響,一驚一乍地做出反應,甚至出現上周五(11月27日)這種恐跌,反過來牽制執法措施。因此,亡羊補牢,痛定思痛之余,借助此番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面修訂《證券法》之際,對股市運作機制、政府監管流程進行整體的反思和設計,將是首要之務。
政府已經在上半年的股市大幅震蕩之后申明了繼續深化市場化改革的決心,注冊制等體現價值規律的新制度也必將得到推行。與此同時,證監會副主席、主席助理等多名官員被立案、由大國企擔任的“救市國家隊”中出現的內鬼,證明了依賴公權力“有形之手”來調整市場,不無缺陷。所以,這半年的波瀾給我們的教訓,正是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并重的新股市治理體系。通過劃定更為明晰的規則來事前可預見地確定市場主體與政府部門可為和不可為的空間,以減少監管中的爭論和不確定性。例如,此番風潮的起落,正和場外配資、準場外配資(如結構化信托)、HOMS等新型分倉式資產管理系統的合法性遲遲不能獲得定性、各方意見紛紜有關。盡管我們應當容許市場創新的合理試錯空間,但法律規則制定中的博弈需要更為透明化、公開化,帶有提前量,否則就難免在緊急事態下沾染運動式執法的色彩。
法治化是資本市場所有參與者的福祉所在,也是各方的共業。我們不能指望新《證券法》頒布施行就能令市場自動翻開新的篇章。從眼下做起,為股市實現各個領域的善治出謀建策,正當其時。(繆因知)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股市易受驚 股市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