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北京減肥,決心比姿態重要
北京給自己的人口總量限定了一塊天花板——2300萬。其實,就北京少得可憐的水資源而言,2300萬都嫌多了。這個天花板能不觸及,當然是最理想的。
至于理想與現實的距離,就不那么好測量了。北京市說要控制在2300萬以內,決心很大,公眾卻沒有這么樂觀。且不說,北京歷年來提的控制人口的目標到底實現過幾次,就眼下而言,距離天花板也只有一步之遙了。去年已經是北京“十一五”以來增量最少增速最慢的一年了,可常住人口還是增加了36萬,以這樣的速度,從現在的2151萬到2300萬,僅僅只需要5年時間。這么多人口,這么快的膨脹速度,不控制肯定是不行的,都已經從遙遠的湖北丹江口水庫往北京輸水了。
客觀地說,北京人口的增加有其必然性,那么多中央部委,那么多央企,那么多高校,不說別的,光一個優質醫療資源,就不是別的城市可以比的。又是政治中心、又是文化中心、又是經濟中心,北京的人口怎么可能不多,優質的資源吸引著優質的人才,優質的人才又進一步加劇了資源的集中,大家一起構成了北京城市強大吸引力的一部分。
這跟自然環境關系不大。在自然環境、人類居住條件遠比今天惡劣的古代,也一樣沒能阻擋住長安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城市。北京有限的水資源、捉襟見肘的生存空間恐怕是無法說服大家不去北京的,下行政命令更難奏效,你難道可以允許一部分人能去又禁止一部分人去嗎?尊重公民的遷徙自由,是大勢所趨,即便是北京,也很難在這種洪流面前筑起籬笆。
北京的巨大人口總數,是被某種特殊的養分滋養出來的,就像深圳短短三十多年跨入一線城市行列,都是規律使然。去深圳是為了實現夢想,去北京的人同樣也是為了實現夢想。所不同的是,深圳有草根的本色,北京卻更多些權力的影子。因為權力的集中帶來了資源的集中,又因為資源的集中帶來了人口的集中。這種養分得到控制,自然就失去了膨脹的可能。誠心減,一定有辦法,三心二意,難免會做無用功。北京的四周不是有那么多嗷嗷待哺的城市嗎?它們距離北京并不遠,修條地鐵輕軌就能到的距離,既能享受首都的優質資源,又能享受低得多的房價,沒理由一定要在五環線內呆著。地鐵修過去了,資源能不能跟過去呢?醫院學校總不能按兵不動吧,這都是人口之所以留在北京的理由,光修路恐怕于事無補。可是這些年來,通往四方的地鐵輕軌修了幾條?中字頭的企業又遷出多少?行政職能又分流了多少?
減人口就一定得減負,減掉壓在首都身上那些沉重的負擔。這種減負恐怕也不是小打小鬧能做到的,要減就得大刀闊斧地減,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其實北京想要的別的地方也想要,北京不想要的,別的地方也很難接納,污染企業,趕到哪都不受人待見,而好的資源在哪都能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看北京如何作出取舍。減就要付出代價,不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恐怕又會白忙一場。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北京減肥 人口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