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四個全面”,貫穿“十三五”規劃建議的主線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時代、新的發展階段提出的戰略構想,對于當代中國發展具有引領作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寫入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提升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地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貫穿“十三五”規劃建議的主線,“十三五”規劃建議體現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涵與精髓。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十三五”時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最后五年,《建議》將這一時期定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并在黨的十八大確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的基礎上,提出了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等新的目標要求,豐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涵,提升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程度。
全面深化改革貫穿“十三五”規劃建議的各個方面
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無論轉方式、調結構,還是補短板、防風險,都離不開改革。《建議》要求按照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深化各方面改革。比如,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加快推進有利于實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改革,使五大發展理念的實施能得到體制機制的支持;加快推進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改革,使轉方式調結構有體制機制上的保障;加快推進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激發發展活力,凝聚發展共識,實現社會公平。《建議》滲透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使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
全面依法治國是“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則
法治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可靠保障,只有將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法治軌道,才能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正因為如此,“堅持依法治國”作為原則寫入了《建議》,要求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設法治經濟和法治社會。《建議》在闡釋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式時,強調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通過運用法律創制的制度、機制、設施、程序處理各種經濟社會問題,解決各種經濟社會矛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事實上,五大發展理念的落地,也離不開法治的力量,需要法律支撐。比如,實現協調發展必須運用法治的力量去沖破阻礙協調發展的部門利益、地方利益以及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藩籬;實現綠色發展不僅要從法治層面界定和規范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等初始分配制度,而且要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用法律手段保證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實現共享發展所提出的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推動義務教育均等化、縮小收入差距等舉措,如果缺乏相應的法律保障也難以落實。因此,《建議》彰顯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地位與戰略意義。
全面從嚴治黨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政治保證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政治保證。“堅持黨的領導”作為“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則寫入了《建議》,并專設一部分講“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依據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提出了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具體舉措。如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體制機制;優化領導班子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注重培養選拔政治強、懂專業、善治理、敢擔當、作風正的領導干部;加強黨的各級組織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健全改進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以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因此,全面從嚴治黨是《建議》的核心內容。
作者系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四個全面” “十三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