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河北統一戰線助力阜平發展 “畢節模式”之花開上太行山
太行山腳下的阜平革命老區,孕育了我們黨北方第一個紅色政權和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阜平也有著深厚的統戰歷史資源,1948年黨中央在晉冀察軍區所在地城南莊發布“五一口號”,而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西柏坡匯聚,掀起新政協運動,拉開了共商建立新中國的序幕,可以說,新中國的統一戰線從這里走來。但由于歷史、自然等原因,阜平的貧困狀況一直未根本扭轉,至今仍是燕山太行山片區的國家級貧困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絕不能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要讓13億中國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懷著念茲在茲的深切牽掛,十八大后僅一月有余,總書記頂風冒雪來到阜平老區訪貧問苦,鼓勵老區人民堅定信心,早日脫貧致富。為貫徹落實總書記指示精神,河北打響了扶貧開發攻堅戰。省委統戰部圍繞服務中央和省委扶貧工作大局,學習借鑒集全國統一戰線之力支持貴州畢節扶貧開發的模式,將阜平縣設為扶貧定點縣,統籌全省統戰力量積極投身幫助革命老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
省委統戰部定點幫扶阜平以來,在全省各級各部門的大力幫扶下,全縣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27.6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32.5億元,僅2014年全縣就有2.3萬人口脫貧。河北統一戰線籌措各類幫扶資金1285萬元,組織實施的57個項目直接惠及近萬名群眾,增強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取得積極的社會效果,被河北省扶貧領導小組表彰為“社會扶貧先進集體”,在新政協策源地樹立了統一戰線推進扶貧開發的新典范。
精心頂層設計 凝聚統戰扶貧合力
省委常委、統戰部長范照兵在阜平調研時指出,全省統一戰線要積極支持參與扶貧攻堅,對有著豐厚統戰資源的革命老區人民要常懷感恩之情、反哺之心,讓特困縣百姓過上富裕生活是全省統一戰線義不容辭的責任。省委統戰部高站位統籌謀劃,廣泛凝聚扶貧開發的社會合力,把統一戰線資源優勢運用到扶貧開發第一線。
領導示范帶動。范照兵部長親自擔任統一戰線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對扶貧工作進行統籌安排,并主動組織協調黨外專家多次到阜平進行項目考察論證和政策解讀。2014年協調省水利廳規劃預算阜平縣小流域治理項目資金630萬元。四年多來,河北統戰系統省級、廳級領導干部先后15人次深入阜平指導扶貧工作,部領導先后批示撥付150多萬元資金支持幫扶村發展。
明確工作思路。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確立實施“三個結合”的精準扶貧思路,即堅持開展系統扶貧與落實中央、省委扶貧工作部署相結合,主動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全局;堅持發揮系統資源優勢與老區實際發展需要相結合,確保幫扶措施有的放矢、務實管用;堅持獻良策與辦實事相結合,以項目推動為抓手,提高幫扶工作的經濟社會效果。按照建成小康社會進程要求,擬定年度項目幫扶、協調政策和開展活動等工作規劃,將任務分解到各處室和系統單位,確保幫扶工作有章可循、掛圖作戰。
強化機制保障。建立定點扶貧機制和干部掛職鍛煉機制,履行“四幫一”扶貧工作隊隊長單位職責,組織協調5家省直單位對口幫扶阜平,每年選派1名處級干部掛任阜平縣委常委,協助管理全縣扶貧工作。落實省委基層建設年活動和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要求,健全扶貧聯系點制度,先后從部機關和系統單位精選15名干部組成工作隊,每年由一名部領導帶隊,重點幫扶三嶺會、柳樹底和龍門3個行政村。完善協調聯動機制,省、市、縣三級黨委統戰部門密切配合,黨派組織、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積極響應,形成了全面、多層、立體的統戰扶貧格局。
強化智力支持 彰顯統戰扶貧特色
省委統戰部發揮統一戰線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建立獨具統戰特色的扶貧開發智囊團和思想庫,引導黨外專家提供顧問咨詢服務,匯聚統一戰線的智力資源之光,照亮老區群眾脫貧致富之路。
發揮高層建言直通車優勢,邀請各民主黨派中央來河北圍繞扶貧工作開展調研,為河北扶貧攻堅尋求戰略和政策支持。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2014年帶隊來冀調研形成的《關于太行山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的調研報告》,提出6條破解難題的建議,受到中央和河北省委的高度重視。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叢斌蒞臨阜平指導扶貧工作,并深入三嶺會村訪貧問苦,將三嶺會村建立為多黨合作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河北 統一戰線 阜平 發展 統戰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