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文化是我國各民族共同創造、具有“多元一體”特征的燦爛文明,56個民族的文化是“多元”,中華文化是“一體”,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漢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在中華民族團結進步中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少數民族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包含著許多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的內容。
在回族等民族的觀念中,愛國是伊瑪尼(信仰)的一部分,若不愛國,信仰就不完美,這就把對國家的愛提升到了信仰的高度。近年來,寧夏吳忠市等地倡導國旗、黨報黨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穆斯林書屋進清真寺活動,此舉雖然只是當地黨委、政府的倡導,但效果很好。一位宗教人士在談到清真寺懸掛國旗時說:“國旗是國家的象征,清真寺是神圣、潔凈之地,在這里懸掛國旗,就說明祖國在我們回族穆斯林的心中是神圣的。”
友善互助、團結和諧、敬老愛幼、扶危濟困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優良傳統。白族中有“一根藤易折斷,十根藤比鐵堅”的諺語,蒙古族中有“善良的人,可以走遍草原”的諺語,回族中有“回漢一條心,黃土變成金”等民諺。在河南省臨潁縣南街村的清真寺里,我們看到了“回族漢族,同是中華民族;新教老教,皆為伊斯蘭教”的牌匾。藏、蒙古、哈薩克、裕固等具有游牧傳統的民族,強調敬畏自然、保護自然,在生產勞動中強調順自然而為,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朝鮮族重視給年過花甲的老人做壽,晚輩跟長輩說話時必須用敬語。瑤族的民間歌謠中有《孝歌》,世代傳唱。回、東鄉、撒拉、保安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也特別重視孝道,認為“拜主之次就是孝親”“天堂在母親的腳下”。
勤奮敬業、平等相待、誠信做人、講究衛生等,也是少數民族的優良傳統。回族把清真餐飲業稱為“勤行”,就是說干這一行要起早貪黑,勤快吃苦。受藏傳佛教影響,藏、蒙古、裕固等民族崇尚眾生平等、以善為本、舍己為人。回、維吾爾、東鄉、撒拉等善于經商的民族,崇尚誠實守信、義利并重,反對榨取不義之財。在他們的觀念中,“誠實可靠的商人與列圣同在”,售賣商品時“要使用充足的斗和公平的稱,不能克扣他人應得的財物。”回族中有“買賣不成仁義在”“允諾要慢,履約要快”等諺語。正因為如此,回族經營的各種食品店和清真餐館更受顧客信賴,人們在這里消費,感到安全、放心。蒙古族傳統文化中把誠信作為倫理道德的核心,強調以誠配天、以義為本。傣族群眾每逢節日和各種慶典活動,都要請“贊哈”(歌手)吟唱詩歌,弘揚公平、善良、勤勞、勇敢等優秀道德品質。
說到法治精神,很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中都有尚法崇法、依法規范社會行為的傳統。藏、蒙古、壯、滿、維吾爾、哈薩克、彝等民族,歷史上就有比較成熟的習慣法。很多民族注重通過鄉規民約來協調社會關系,白族從明代開始,就有制定鄉規民約的傳統,由匠人刻在石碑或木板上,立于合適位置,家家戶戶遵守,世世代代相傳。苗族有一種“議榔”制度,就是在族老的帶領下,通過共同協商,制定一些寨規民約,內容涉及土地、山林、水資源保護,財產保護,村寨關系、婚姻家庭關系等,大家共同遵守、互相監督。布依族有設立“護林碑”的傳統,禁止人們亂砍濫伐樹木,保護生態。瑤族歷史上有一種被稱為“石碑制”的社會管理方式,就是把大家共同認可的準則刻在石碑上,讓全體成員遵守,調整生產關系,維護社會秩序。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少數民族 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民族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