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為了和平 收藏戰爭
——四川省政協常委樊建川和他的抗戰博物館聚落
抗日老兵手印廣場
搜集罪證,只為永世不忘
樊建川:我特別希望日本普通老百姓、普通知識分子能來建川博物館看一看,來看一下日本人是不是犯下滔天大罪。日本侵略我們幾百個城市,每個城市都炸得稀爛,到處是尸體。我不是簡單地說其罪行或暴行,而是完整、冷靜、理性地講述日軍行為,完全用日軍的文物來還原歷史。
今年7月7日,作為抗戰主題博物館群的最新成員———侵華日軍罪行館在凄厲的警報聲中正式開展。那一天,樊建川特意邀請了5名曾參加過抗戰的老兵為展館揭幕,親手推開銹跡斑斑的鐵門。
如今,站在展館入口處,1800頂早已泛黃的侵華日軍鋼盔(復制品)鋪陳的場景旁,樊建川手指墻上“1931年·日軍蜂擁”幾個黑色大字,講起自己建立這個展館的初衷。
“侵略是一種最大的暴行,盡管日本侵華戰爭的罪行早已蓋棺論定,但日本國內總有那么一部分人,不承認侵華歷史,甚至篡改歷史,為戰爭罪人鳴冤招魂。”他激憤地表示,要理直氣壯地駁斥那些否認侵華罪行的言行,就應該把事實擺出來,“事實勝于一切。這里的文物勝于一切。侵華日軍的罪行樁柱件件,罄竹難書!”
在這個日本著名建筑大師磯崎新設計的展館里,按照時間跨度分為15個展覽單元,按照類別分為“大屠殺”、“三光罪行”、“細菌實驗”、“慰安婦”等12個展覽專題,共展出6000余件1931年至1945年間侵華日軍的罪行實物。
為了收集這些實物,樊建川前后歷時20年,并多次赴日本購買日軍侵華時期的畫報、雜志、書籍,以及日軍曾使用過的明信片、信件、作戰地圖、鋼盔、軍服、望遠鏡、指揮刀等等。單單購買、翻拍的圖片數量一項,就超過了30萬張。
“我曾一次性買過兩個集裝箱的日軍侵華實物。”樊建川把自己赴日購買藏品的行為,形象地稱之為去日本“反掃蕩”。
談起這段收藏經歷,樊建川兩次提到了一個叫做鹽谷保芳的日本老兵,他不僅為博物館捐贈了大量的侵華日軍用品,而且為自己當年參加的侵略戰爭感到深深自責,20多年堅持每年到中國謝罪,直到自己90歲高齡。樊建川感言,比起那些對侵華歷史遮遮掩掩,諱莫如深的日本政客,這位老人才是一個真正的愛國者。“他以一個國民的微薄之力,講述了一個道理,只有正視那段侵略歷史,才是對國家負責,對民族負責。”
侵華日軍罪行館開館后,包括3000封侵華日軍家書、《荻島靜夫日記》、《外人目睹日軍暴行》、日軍殺傷山東民眾實錄、“八·一三”日軍轟炸上海的炸彈碎片、《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人體試驗受害者名單》等14件一級文物在內,所有展出的藏品,足以還原歷史,證明日本侵略者曾經犯下的累累罪行。
步出展館時,樊建川再次表示,希望日本人能夠心平氣和地來看看,“如果要和平的話,就一定要正視日本侵略中國這段歷史,日本人要正視,然后才能面對未來。”
展示悲壯,只為川中父老
樊建川:我一直在收藏抗戰文物,但激情是被電影《血戰臺兒莊》點燃的。電影里,川軍師長王銘章中彈負傷,渾身是血,仍挺身大叫:“拼上去,中華民族萬歲!”真是驚天地泣鬼神。于是,我開始收集川軍資料,閱讀、研究川軍抗戰史,一串數字讓我震驚了,內心的震撼促使我必須做些什么!
“川軍出川參加抗戰,實際上是兩個概念組成的。”剛剛走進川軍抗戰館,樊建川便迫不及待指著墻上那赫然的兩排數字說道。
30萬,這是正宗的四川地方部隊,在時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兼第23集團軍總司令劉湘率領下出川御敵的人數。
300多萬,這是八年抗戰之中,四川作為大后方,每年征兵40萬的總數。
前后相加,八年抗戰中,四川共出兵350萬之眾,在1200萬將士拼死為國的沙場上,川人占四分之一強。
“讓人們知道川軍和整個四川在抗戰中的悲壯。”這,便成了樊建川設立川軍抗戰館的原動力。
于是,樊建川在川軍抗戰館中,將中共中央機關報《新華日報》1945年10月8日的社論《感謝四川人民》影印放大后掛在醒目之處。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能夠清楚明白地看到:“四川人民對于正面戰場,是盡了最大最重要的責任的,直到抗戰終止,四川的征兵額達到三百零二萬五千多人;四川為完成特種工程,服工役的人民總數在三百萬人以上……四川供給的糧食,征糧購糧借糧總數在八千萬石以上……僅從這些簡略統計,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對于正面戰場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淚!”
“抓壯丁”是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名詞,源自上世紀60年代的一部同名電影。事實上,樊建川堅持認為,抗戰時期“壯丁”并非一個貶義詞,“300多萬人怎么抓?抓去以后每人還發槍發子彈拉上前線打鬼子,這怎么可能?”
館墻上那面白布書寫的“死”字旗,成為巴蜀父老鄉親在國破家亡的危及關頭愛憎分明敢打敢沖的最好證明。一位叫王者成的大爺,當年主動請纓出征,因年歲已大無法入伍,便讓自己的兒子去,臨行前扯塊白布,在中間寫了個大大的“死”字,旁邊還留下了“我不愿你在我近前盡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盡忠……”等長長一串殷殷寄托,勉勵其子王建唐保家衛國殺敵立功。
“這面旗是上世紀90年代王建唐的親屬根據回憶復制的。”樊建川2007年從北川縣博物館將其復制回館,第二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爆發,北川縣博物館不幸夷為平地,該旗在建川博物館成為孤品。
川軍抗戰館內,樊建川還專門收藏了3根川軍士兵用過的刻有抗日警語的旱煙竿。過去大家都稱呼川軍為“雙槍兵”,不少人誤以為川軍多“大煙鬼”,并由此質疑其戰斗力。其實這是個誤區,將川軍與嗜煙土抽鴉片不堪一擊的黔軍舊部混為了一談。川軍士兵喜歡抽的,是被四川人稱為“葉子煙”的旱煙。
如今,憑著竿身上刻著的“中華男兒上戰場打日寇”,“旌旗一片立功勞,萬馬軍中赴戰場,馬上官長傳下令,不除日寇不回鄉”等內容,這3根旱煙竿已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化作64萬魂牽天府埋骨異鄉的川軍將士的錚錚誓言。
點擊下方數字或鍵盤上“←”、“→”鍵,可翻頁閱讀。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樊建川 四川省政協常委 抗戰博物館 收藏 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