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強直性脊柱炎從首診到確診平均延誤6年
“目前超過50%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確診之后都已經是中晚期。”日前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主辦的“2015年脊柱關節炎與強直性脊柱炎國際論壇”會上,其風濕免疫科主任古潔若教授指出,“我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從首次出現癥狀到第一個醫生確診平均延誤6年。”
早治與晚治有天壤之別
據了解,我國患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近500萬,且正以每年數十萬人的速度增長。如沒能得到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三年致殘率為45.5%,五年致殘率高達70%以上。據調查研究顯示,發病年齡通常在13歲-31歲,其中大部分為20歲-30歲年輕人,男性多于女性。
“目前超過50%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確診之后都已經是中晚期。”古潔若稱,“對于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效果而言,早期治療與中晚期治療的效果幾乎存在天壤之別。”風濕病對于很多人而言可能以為只是關節有點痛,而且都是老人家才會得的病。但恰巧相反,像強直性脊柱炎這種病是在年輕人多見,而且還有一定的遺傳性,其癥狀不僅僅是有點痛,如果不重視是可以致殘的。
“早期病人的治療和預后都會很好,中晚期治療欠缺有效的根治方法。”古潔若教授說,“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我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從首次出現癥狀到第一個醫生確診平均延誤6年。”
不能根治,但能控制
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等絕大部分風濕病都是不能根治的,但能控制。所謂不能根治,就是說就算暫時疼痛、腫脹等癥狀好了,如果不長期控制很可能會再痛、再腫,也就是復發,甚至在不痛、不腫、沒什么癥狀的情況下關節畸形就悄然出現了。所以絕大部分風濕病只能是控制,不能根治。
這對于很多病友聽見了可能覺得很絕望,以為自己得了絕癥一樣,但其實如果疾病能得到控制,患者是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而且對以后的生活質量、壽命長短是沒有影響的。古潔若教授介紹,早期用藥可以減緩病情的發展,減輕或防止嚴重的畸形。首先患者進行規范化治療,如遵醫囑規律用藥、定期隨診等;其次,日常堅持正確的坐臥立姿勢,加強功能鍛煉。
她指出,堅持藥物治療,是緩解疼痛、改善預后重要措施。傳統的治療藥物有非甾體類抗炎藥、抗風濕藥物,可以抑制炎癥,減輕關節疼痛、腫脹及晨僵。生物制劑的應用,以延緩炎癥的進程,并減緩或防止對關節和軟骨的破壞。
預防復發,重視后延管理
古潔若強調,強直性脊柱炎是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不僅主要累及脊椎,也可侵犯髖關節等周圍關節及關節外的其他臟器和組織,如眼、胃腸道或皮膚等。其中髖關節受累發生率越高,骨質疏松也是常見并發癥。
強直性脊柱炎一般先侵犯骶髂關節,然后沿脊柱逐漸向上發展,累及腰椎、胸椎、頸椎。在所有的腰背痛中,有5%-10%左右歸屬到強直性脊柱炎;而這10%的腰背痛是有炎性特點的,患者不僅出現腰背疼痛,也可同時出現進行性關節及脊柱活動功能受限。隨著病情發展,最終會導致脊柱或髖關節畸形,生活都無法自理,晚期即使做手術也不能完全改善。
由于很多患者對強直性脊柱炎不能正確認識,導致治療不及時、治療不規范等情況屢屢出現,這不但給患者帶來終身痛苦,也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損失。以強直性脊柱炎晚期為例,此部分患者已經無法單純依靠藥物治療或康復治療改善病情,甚至因為病情持續惡化而需要進行關節置換手術。目前關節置換手術費用從3萬到十幾萬不等(具體需要根據置換部位、鋼釘數量而確定)。
古潔若建議,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及預防復發,不僅需要醫生提供治療幫助,還需要患者自身進行積極的后延管理。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一定要科學飲食,營養搭配;保證良好的睡眠;堅持有規律的體育運動,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提醒
強直性脊柱炎早期癥狀
大多數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通常認為腰背痛是由身體勞損引起的,他們不知道身體已存在嚴重的免疫失調。因此,40歲以下的患者如有以下癥狀需要及時告知醫生及早到醫院風濕科排查:
1)慢性背痛持續超過3個月;
2)背部疼痛是逐漸產生的;
3)運動后可緩解背痛但休息后未好轉;
4)夜間會持續疼痛或在夜間醒來;
5)早晨起床后或久臥、久坐起立時腰骶部感到僵硬等。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 古潔若
文/羊城晚報記者 余燕紅 通訊員 江瀾 查冠琳
編輯:趙彥
關鍵詞:強直性脊柱炎 從首診到確診平均延誤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