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第三方支付監管莫傷害互聯網創新

2015年08月04日 13:47 | 作者:信海光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原標題:第三方支付監管莫傷害互聯網創新

  第三方支付監管當呵護互聯網創新精神,顧及企業的活力以及消費者的體驗。

  在“網購限額5000元”的傳言與辟謠中,央行派發周末發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戲劇性地在網民中間得到迅速普及。

  網民認為網購限額5000元的規定損害了其利益,所以議論紛紛,但央行澄清,這純屬誤讀,5000元限額只是針對支付賬戶的扣款,如果消費金額超過5000元,雖然支付賬戶里的錢不能再動了,但還可以從銀行卡賬戶支付,所以,消費額度實際沒受影響。

  現在看,真正可能因為“意見稿”受損的,就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等互聯網金融企業,包括阿里的支付寶等等。5000元限額以及“對身份基本信息的多重交叉驗證”等新要求,將大大的限制住這些公司業務的騰挪余地。舉個例子,比如有的企業以前會拿支付寶發工資,以后可能就不行了,因為限額是5000元,那么如果通過支付寶辦理銀行賬戶向員工支付寶轉賬呢,以后也不行了,因為“意見稿”規定“轉出賬戶應僅限于支付賬戶客戶本人同名銀行借記賬戶”。

  這各種“不行”加起來,所造成的后果就是網民不愿意再把資金放在網絡支付賬戶里,因為不方便嘛。如果說互聯網金融機構是條河,網民的資金就是水,央行從上游拉閘限流,最壞的后果就是河的干枯。

  為網絡支付立法,最好的局面當然是雙贏,對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網絡支付有法可依之后,就可以更少顧慮的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對網民來說則可以防范支付風險,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但問題是,這只是理想狀態,如果法規制定不當,則也有可能起到扼殺創新,給消費者制造麻煩,保護壟斷利益的作用。

  非銀支付機構相對于銀行來說,對客戶的保障目前確實要欠缺一些。但問題是,“安全”并非給企業上緊箍咒的絕對理由,我們要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在全世界領域內都是領先的,而且至今仍未出現過大的紕漏,在加強監管的同時,一定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破除不必要的束縛,要顧及企業的活力以及消費者的體驗,比如,消費者開第三方支付賬戶還被要求提供不少于三份能證明“你就是你”的文件,這就太繁瑣了。

  創新與監管是一對永遠糾纏的矛與盾,哈佛教授德伯拉·帕斯在其《從海盜船到黑色直升機》一書中寫道,“當技術發展走在政府管制和市場前面,至少有一段時間無規則可循時,先驅者們奮力前行,任由政府在睡夢中喘息的情形。但是最終,不可避免地,連牛仔都意識到他們需要規則:產權規則、協作規則、競爭規則,于是原先的先驅者們求助于政府,說服政府制定規則,為下一次革新浪潮搭建舞臺”。面對歷史鐵律,監管方沒必要過于謹小慎微,也不必把被監管方當做假想敵,他們其實比政府更需要規則。

  □信海光(學者)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 監管 互聯網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福利网在线网站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 青青青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Aⅴ天堂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片国产精品 | 尤物在线精品国产 | 中文字幕无碼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