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頭條今日頭條
全國政協委員眼中的中國經濟形勢:7%辯證看
GDP增速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3個月回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2個月回升、社會消費零售總額連續2個月回升、出口增長6月份由負轉正……
7月15日至今,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上半年中國宏觀經濟系列數據,引起了社會各界和國際分析人士的極大關注。
其中,當然也包括各級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
7月20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2015年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在京舉行。十幾位全國政協委員現場發言,分析入理,言辭懇切。
會場外,全國政協委員的關注熱度不減。
委員們不僅關注一個個抽象的數字,更關注它反映的經濟運行軌跡、趨勢。部分接受本報采訪的全國政協委員表示,各項經濟數據勾勒出我國經濟運行呈現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這為我們加速經濟結構調整、釋放改革紅利,為“十三五”規劃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趨勢: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
有時,數字能說話。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二季度,我國GDP季度增速大致分兩個階段。以2012年第四季度為界線:第一階段GDP季度增速從11.9%回落至7.9%,降幅為4%,第二階段GDP增速從7.9%回落至7%,降幅為0.9%。
全國政協委員劉樹成分析說,這說明我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增長正進入新常態。
新常態,需要關注新變化,才能真正運籌帷幄。全國政協委員賈康認為,下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的條件正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一方面,人口紅利消失等長期因素和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中短期因素仍然存在,另一方面,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正在逐漸積累,不斷形成、增強經濟探底企穩的支撐力。
賈康據此判斷,度過第三季度這個關鍵的宏觀調控窗口期,到今年第四季度或者明年上半年,實現我國經濟總體企穩回升將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全國政協委員林毅夫的看法,更具全球視野。他認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觀察中國經濟發展當然不能離開世界經濟環境,世界經濟增長凈值中的1/4左右來自于中國的貢獻,說明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聯度正在加強。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中,外需乏力的因素,政策選項不是很多,但對于內部因素,政策則還有非常大的空間。
林毅夫強調,從凈出口、消費、投資三個層次來看,投資仍然是拉動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正在成長中的龐大中產階級、正在加速推進的城鎮化進程,以及中國擁有的龐大外匯儲備,這些積極因素都為提高有效投資效率、為今后幾年中國經濟仍然保持7%的增幅,創造了條件。
數字可以反映經濟發展狀況,但并不能反映全部,應把目光瞄向數字背后的東西。全國政協委員車黎明建議,要逐步淡化對一些發展速度和數字的追求、追逐,多關注一些更有價值的目標,比如民生、就業、穩定等。有些大項目投資,如果有利于提高有效就業率,政府投資就可以作為優先選項考慮。民營企業的發展也是同樣道理。盡量考慮做熟不做生,在提高綜合效率上下功夫,尤其不要脫離實業一窩蜂去搞虛擬經濟,雖然賬面上財務數字很好看,但最后可能會得不償失。
動力:新業態、老方法都不能少
宏觀經濟三駕馬車中,被學者們寄予厚望的消費,今年上半年終于跑出了風采。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個百分點。
其中,新業態給消費帶來了更廣闊的空間:上半年網上零售額增長速度將近40%。
經濟循環中的消費,對應的是居民收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居民收入同比實際增長7.6%,快于GDP增速。
全國政協委員董配永分析說,隨著居民收入水平不斷增長,帶來了許多新的商業機會,一些原來認為非常傳統的行業,比如農業,因為需求水平提升,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有力地推動中國經濟不斷升級。
需求引導的產業升級,需要新技術、新理念、新業態與之相適應。但董配永也以農業為例提醒說,傳統企業和互聯網公司現在投資農業的很多,許多“高、大、上”的技術也開始被引入傳統農業,這必然會推動產業效率不斷提升。但另一方面,農業的本質不能丟,一切技術手段都要圍繞促進消費者健康展開,否則就是畫蛇添足,有些甚至有害無益。
新生的力量,往往也意味著稚嫩。全國政協委員車黎明認為,經濟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力,但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還不足以完全支撐中國經濟轉型。此外,從宏觀經濟大循環來講,投資、需求、出口三駕馬車缺一不可,不能過度強調某一方面。
車黎明委員提出,一些老辦法,比如大項目投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然是解決經濟發展難題的有效途徑之一。不同的是,我們要拋棄原來某些地方單純考慮經濟效益的做法,要綜合評估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潛力:改革紅利逐步釋放
政策就是杠桿的支點。
1978年開啟的改革開放歷程,釋放了我國發展的潛力,實現了中國經濟30多年的持續高增長;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發展紅利將進一步得到釋放。
全國政協委員王廣謙提出,應正確對待簡政放權中大與小的問題。既要大處著眼,也要小處著手。一些小項目,比如小到一個社區、一個學校的項目建設權限,也要加快推進改革。集腋成裘!這部分項目不僅數量龐大,也更接地氣,更與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相關,社會效果也更明顯。
全國政協委員王永慶指出,有些存在對比的數字,要辯證地看。他認為,僅從上半年的數據來看,國企在利潤、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等一些指標上,稍微遜色于民營資本。其實,這既說明了國有企業現在面臨的一些困難還沒有得到充分解決,比如產能過剩、背著一些包袱與外資民資競爭,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只要我們能真正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國企改革的精神,踏踏實實地落實推進,找到正確的改革路徑,既給壓力,也打造新的動力,國有企業上百萬億級的這部分活力就能得到充分釋放,從而有力地推動國民經濟實現新的增長。
在劉樹成委員看來,中國經濟如今正面臨一個大的政策機遇。無論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還是在接受媒體采訪,或者參加其他會議,他都不斷地強調一個主題:“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落實程度,將決定和影響我國未來數十年的發展速度、質量。
劉樹成分析,在三大國家戰略的拉動下,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回落有望觸底。2016年到2020年,以三大國家戰略為引擎所釋放出的新動力,加之“十三五”規劃的啟動與實施,將會積蓄起經濟增長向上的推動力量,使經濟增速止跌企穩,并適度回升。
編輯:羅韋
關鍵詞:經濟 政協 政協委員 GDP增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