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該到港股市場表現的時候嗎?
原標題:郭施亮:該到港股市場表現的時候嗎?
短短幾個交易日,內地股市出現了數百點的跌幅。其中,以上證指數為例,自其近期最高的5178點下跌至今,累計最大調整空間已經高達336點,對應的調整幅度超過6.4%。
實際上,縱觀近期全球各主要地區的股票市場,整體的表現也不容樂觀。其中,以我們熟悉的港股市場為例,近期出現了持續陰跌的走勢,階段性跌幅已經超過2000點。此外,以香港國企指數為例,其走勢更受到了內地市場的調整影響,階段性調整幅度接近10%。
回顧最近的一年,其實,A股市場與港股市場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其中,自去年11月17日以來,A股與港股市場之間的折溢價率就開始發生了重要性的變化,且兩者之間的差距也愈發明顯。截至目前,A股已較H股出現了高達38%以上的溢價率,該溢價率幾乎達到了近年來的較高水平。
從政策環境上,中央實則給予兩地市場帶來了更有利的政策支持。具體來看,其中在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通車”,正式拉開了兩地市場之間的“互聯互通”序幕;2015年3月27日,管理層允許公募基金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隨后,政策亦放寬了險資投資香港創業板的限制。
進入今年下半年,中央在政策方面依然力挺兩地市場的“互聯互通”發展趨向,并以更大的力度推動內地資金的南下。
其中,在今年7月1日起,中港基金互認政策即將落地,此舉將大幅拓寬兩地居民的投資渠道,利于其資產的多元化配置。與此同時,按照初步的規劃,中港兩地基金互認的初始投資額度為資金進出各3000億元。
此外,深港通的落地以及滬港通的額度提升等舉措也將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實現。屆時,也將會進一步實現兩地市場的“互聯互通”目標,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進程。
不可否認,時下,諸多政策未必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自滬港通正式“通車”之后,卻出現了明顯的“南冷北熱”現象,而額度長期未能用足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之一。
與此同時,深港通的推進進程也并非一帆風順。在實際操作中,因相關的規則未能達成一致,由此會影響到深港通的啟動時間,最終拖延了兩地市場“互聯互通”的進度。
但是,筆者認為,兩地市場加快實現“互聯互通”,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因此,在A股市場過度火爆的同時,我們亦可把眼光轉向長期遭到冷待的港股市場。
筆者認為,對于港股市場的短期走勢,或許更受到本地政治因素的困擾,結合外部環境的持續惡化,也進一步加劇了港股市場的波動走勢。但是,從中長期的角度分析,港股市場特有的低估值優勢以及較A股市場存在偏大的折價率優勢仍然存在。
可以預期,隨著兩地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的進一步落實,且相關的配套措施得以跟進,則利于進一步縮小兩地市場之間的差價空間,最終讓港股市場的低估值優勢得到更好地挖掘。
據數據統計,就目前而言,雖然A股市場并不注重基本面的數據,但是從諸多核心數據來看,短期市場已經具有一定的風險。如果單從市盈率水平來看,若剔除了市場中占比權數很大的低估值權重股票,則A股市場實際市盈率水平已經接近2007年的最高數值。
相反,縱觀港股市場,雖然近期受到內部及外部因素的拖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調整走勢。但是其市盈率水平卻基本低于12倍的水平。至于香港國企指數,其對應的市盈率水平也就更低了。
因此,隨著港股市場內外部不利因素的逐漸消除,投資者亦可逢低關注港股市場的投資機會。或許,在不久的時間內,港股市場的低估值優勢也會得到真正的挖掘。
編輯:水靈
關鍵詞:港股市場 股票 香港 深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