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ST二重開主動退市先河 三交易日后將摘牌
*ST二重上市猜想
人們猜測,*ST二重重新上市的方案可能有:“整合國機重型裝備板塊優質資產,發行新股上市;中國重裝借殼林海股份等公司上市;中國重型院,CMIC等相關資產吸收合并公司上市;2017年以后重新上市。
而公司曾表示,其戰略將立足于“成為最具競爭力的重大裝備制造服務商”的愿景,努力建設成為主業突出、核心優勢明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經營目標是2015年打牢基礎、2016年扭虧脫困。
此外,*ST二重也曾明確表態,公司將通過減輕負擔、改善資產質量、深化內部改革等措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具備重新上市條件的前提下,積極爭取重新上市。
早在2010年年初,*ST二重以40.48倍的高市盈率,近200倍超額認購在滬市成功發行上市,處于高度景氣的重型裝備制造業受到了市場的熱烈追捧。
不過,從歷年年報可見,*ST二重自從上市后的第二年起,業績則開始變臉,此后的2012年更是虧損了28.89億元。最終,公司因2011年至2013年連續三年虧損,2014年虧損約78億元而不得不面臨退市的結局。
*ST二重2010年上市募集資金高達25億元,此后,公司固定資產投資和在建工程的資金額迅速高升,巨額投資使公司資金開始緊張。2012年,*ST二重通過發行債券、向大股東定向增發等方式募集資金超過26億元。
截至2012年年底,公司募集資金項目投資超過45億元。而這些資金大多被公司提升了裝備能力。例如公司募集資金投資的8個項目中,有6個是跟生產型裝備相關的項目,其中有4個項目沒有貢獻任何收益,到2012年年底,所有投資項目均未達到預期目標。
對于未來的發展,*ST二重在2014年年報中表示,未來一段時間,隨著國家“中國制造 2025”戰略的強力推進,重型裝備行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同時更好地融入國際競爭也提供了新的機會。
*ST二重稱,經過五十多年的積累和發展,公司已形成世界頂級的裝備制造能力,極限制造優勢突出,產業配套體系完整,人才隊伍積淀深厚,加之控股股東中國二重和實際控制人國機集團的強力支持,在恢復持續經營能力的基礎上,公司具備推進轉型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主動退市或成“新常態”
*ST二重的主動退市給上市公司們指出了強制退市之外的第二條退市道路。
據了解,在美國,上市公司主動退市的比例甚至超過了強制退市,如在2003年至2007年間,紐約證券交易所年均退市率為6%,約1/2為主動退市;而納斯達克年均退市率為8%,主動退市更是占近2/3的比重。這與非主動退市占比近100%的A股市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曾介紹,“我國資本市場始終缺乏統一認識,導致在制度層面未能給予主動退市足夠的重視與應有地位,表現為在退市實施程序、后續安排等方面,主動退市與強制退市混同,沒有充分體現主動退市的特點”。
另外,主動退市與并購重組活動往往結合緊密,但我國市場收購、回購等并購重組制度尚不完善,缺乏余股強制擠出、杠桿收購工具等配套制度,行政管制色彩依然較重,導致主動退市的制度成本與社會成本總體偏高。近年來,雖然我國有一些主動退市案例出現,但總體而言數量不多,方式也比較單一。
目前,分析人士對于主動退市有著各種不同的看法,也有人分析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相關規則并不完善,因此,主動退市缺乏可操作性的相關制度指導,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不能得到足夠保護。有業界人士建議,要盡快完善相關的退市政策,健全相關退市制度,從法律法規層面給予保護。
有市場人士指出,主動退市機制建立以后,同樣需要提防一些上市企業借此逃避監管、惡意退市的狀況出現。因此,為主動退市設置交易所批準等程序非常必要,同時設立剛性的股份回購制度勢在必行。與此同時,業界認為,主動退市在未來有可能發展為“新常態”。(記者 矯月)
編輯:羅韋
關鍵詞:退市 *ST二重開主動退市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