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轉基因標注混亂消費者難以分辨 律師發起公益訴訟
原標題:轉基因標注混亂消費者難以分辨 律師發起公益訴訟
修訂后的食品安全法于近期通過并將在今年10月起實施。新法案中明確規定,轉基因食品必須“顯著標示”。然而記者走訪市場調查發現,轉基因食品標注亂象重重。
□法規
轉基因食品須顯著標示
剛剛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規定,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應當按照規定顯著標示。未按規定進行標示的,最高可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這并不是我國第一次就轉基因食品的標識問題出臺法規。2001年,國務院曾出文,規定在我國境內銷售列入農業轉基因生物目錄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應當有明顯的標識。次年,農業部又頒布《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明確表示未標識和不按規定標識的,不得進口或銷售。該辦法還制定了首批標識目錄,在中國境內銷售的大豆、玉米、番茄、菜籽油等5類17種轉基因產品(下表),必須進行強制標識。
2007年國家質檢總局再次頒布《食品標識管理規定》,其中描述更為具體:屬于轉基因食品或者含法定轉基因原料的,應當在其標識上標注中文說明。
綜合上述規定,對轉基因食品的標示問題,我國不僅要求標注,同時還要求“明顯”、“顯著”。
“非轉基因”不可隨便喊
對于市場上的各種“非轉基因”食品,國家相關部門也出臺了相關規定。
今年1月21日,農業部就轉基因問題下發《關于指導做好涉轉基因廣告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有的企業利用部分消費者對轉基因技術認知欠缺的焦慮心理,把“非轉基因”作為賣點加以炒作,有的在廣告詞中使用比較性語言,暗示非轉基因更安全。這種做法違背廣告法相關法規,導致行業無序競爭,還加劇了公眾對轉基因的恐慌情緒。通知要求,要引導公眾科學理性認識轉基因,對我國未批準進口用做加工原料、未批準在國內進行商業化種植,市場上并不存在該轉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禁止使用非轉基因廣告詞;對我國已批準進口用做加工原料或在國內已經商業化種植,市場上確實存在該種轉基因作物和非轉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可以標明“非轉基因”,但禁止使用更健康、更安全等誤導性廣告詞。
□調查
對于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企業是否按規辦事了呢?記者近日走訪市場調查發現,轉基因標識可謂是亂象重重,消費者想要從產品外包裝的標識上辨別轉基因產品,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A 食用油標識問題較多
1“轉基因”藏身小字堆難以發現
記者走訪多家大型超市發現,不少品牌食用油在其產品外包裝正面醒目位置標注了“非轉基因”字樣,并施以大字體處理。譬如福臨門植物甾淳玉米油、金龍魚玉米胚芽油、魯花壓榨特香菜籽油等,都用醒目的字體標注“非轉基因”。有的超市促銷員還以此作為賣點攬客。
與非轉基因食用油高調示人不同的是,真正需要嚴格標識的轉基因食用油在標簽標識上則是“羞羞答答”。在一款福臨門的5升裝一級大豆油桶身上,記者在產品標準、生產日期、配料等眾多細小文字堆里仔細尋找,才能發現一行小字: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
另外一款轉基因匯福大豆油,標簽配料表中顯示為“大豆油”,然后標識加工工藝、產品標注、產地、保質期等,直到最后才標注“大豆油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字樣,如果不仔細尋找很難留意到。
在超市調查采訪時,記者遇到一位準備購買食用油的上了年紀的女士,她將一桶油瓶身翻來覆去,也沒找到是否為轉基因的信息。該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眼睛不太好,實在看不清,讓記者幫忙看看。記者經查找后確認,她拿在手上的正是轉基因產品。
2本無轉基因作物卻宣稱非轉基因
此前有科學界人士質疑:如果當前世界上還根本沒有研發出某個轉基因產品,企業就不應該標注自己的相關產品為非轉基因產品,譬如花生。
今年1月農業部下發的通知也已明確規定:“對我國未批準進口用做加工原料、未批準在國內進行商業化種植,市場上并不存在該轉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禁止使用非轉基因廣告詞。”
“盡管此次農業部發出通知規范的是企業廣告宣傳,但是食品標簽同樣是企業產品信息的對外告知,本質上也是一種宣傳手段。”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律師吳冬如此表示。
記者在市場上發現,眾多食用油生產企業的花生油幾乎都標注了“非轉基因”,包括魯花一級花生油、金龍魚花生油、福臨門花生油、薈食花生油等。其中魯花花生油還特意在產品的瓶身上套了一個號稱“5大創新”的廣告宣傳單,上面的“非轉基因”字號最大。
除花生油外,企業打出的非轉基因食用油品類還有很多,如金龍魚、多力均打出的“非轉基因”葵花籽油、多力非轉基因芥花油,另外金龍魚的谷維多稻米油產品封口處直接套上宣傳單,上面寫著“金龍魚非轉基因油全國銷量遙遙領先”,其中“非轉基因”四個字字號最大、最醒目。
記者注意到,葵花籽、芥花、稻米等作物并不在第一批實施標識管理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目錄之中,它們是否屬于“我國已批準進口用作加工原料或在國內已經商業化種植,同時市場又確實存在該種轉基因作物和非轉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范疇?對此問題,農業部對記者的采訪一直沒有給予回復。
B 豆類加工制品低調很多
與食用油企業高調標注“非轉基因”不同,以大豆為主原料的豆漿、醬油等產品,其標注情況相對就低調很多了。
記者注意到,永和大王、龍力生物的豆漿粉都采用顯著字眼標注“非轉基因大豆”。李錦記、海天、加加等醬油在產品配料中都是用小字號注明“非轉基因脫脂大豆”,但是像金獅、老才臣、美味鮮的一些產品就沒有說明。
那些沒有標注是否轉基因的產品到底含不含轉基因原料呢?按照國家法規,我國強制要求企業的是:使用了轉基因原料就必須標注;但對于沒有使用轉基因原料的,企業標和不標沒有限制。正因如此,于是有些企業標注,有些企業不標注,而最終卻給消費者選擇帶來麻煩。
“宣稱‘不含轉基因成分’的做法其實是‘陰性標識’”,有業內人士表示,這種做法在泰國等國家也是不允許的,但在我國目前是可以的。
C 休閑食品幾乎不標“非轉基因”
超市里琳瑯滿目的餅干等特色休閑零食,稍微留意下,就會發現,其配料中一般都標有“食用植物油”,有的還標注含有大豆,但記者發現,這些零食到底采用了哪個品種的“植物油”均未告知,更別提是否轉基因了。那么按照國家規定,可以理解為這些企業的產品使用的植物油應該是非轉基因產品。
消費者呂女士對此心存疑問:市面上轉基因食用油那么多,而且價格普遍比非轉基因便宜,難道這些零食企業采購的都是非轉基因植物油?
據媒體公開報道,前幾年,達利園“好吃點”高纖粗糧餅和高纖煎麩餅系列食品包裝配料一欄上,有標注“由轉基因大豆加工制成”,企業此舉可謂嚴格守法老老實實標注,卻未曾想招來輿論的質疑,如今,“好吃點”的產品中已沒有“轉基因”字樣了。
與美國、歐盟相比,我國目前采用最嚴格的定性標識方法,即食品產品中只要含有轉基因成分,就一定要在包裝上標明“轉基因標識”。根據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用農業轉基因生物或用含有農業轉基因生物成分的產品加工制成的產品,但最終銷售產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檢測不出轉基因成分的產品,標注為“本產品為轉基因××加工制成,但本產品中已不再含有轉基因成分”或者標注為“本產品加工原料中有轉基因××,但本產品中已不再含有轉基因成分”。
按照上述規定,如果餅干等零食使用了轉基因食用油,其也應當注明“本產品加工原料中含有轉基因豆油,但本產品中已不含有轉基因成分”字樣。不過記者在超市走訪并未發現有這樣標注的,但也未標注“非轉基因”字樣。
D 散裝食品及餐飲業均不標注
包裝食品轉基因標識現狀尚且如此之亂,散裝食品、餐飲業就更是如此了。
按照農業部的規定,難以在每個銷售產品上標識的快餐業和零售業中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可以在產品展銷(示)柜(臺)上進行標識,也可以在價簽上進行標識或者設立標識板(牌)進行標識。
不過記者在市場調查發現,散裝食品、餐飲業市場幾乎就找不到“轉基因”或“非轉基因”的標識。
在一家大型超市,記者發現這里銷售的散裝玉米粉、玉米粒、豆粉等,都并未標注是否轉基因,而在貨架下面,有裝著這些產品的大包編織袋,其外包裝上也沒有相關字樣。
在真功夫餐廳,記者點了份豆漿并詢問服務員這豆漿是否為轉基因大豆加工的。服務員表示不清楚,但是她從柜臺里拿出了一袋豆漿粉告訴記者,公司的豆漿是直接沖調的。記者發現包裝上顯示大豆產地來自東北。因為我國并未批準轉基因大豆的種植,因此該產品可以判定為是非轉基因大豆,其包裝上并未像食用油那樣強調是“非轉基因”。
產品上不標是否“轉基因”,消費者是否就能認定該產品采用了非轉基因原料?其實這對于消費者來說還是個困惑。就在上月底,國家食藥監總局約談了部分大型、連鎖餐飲企業,要求火鍋餐飲行業切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主動公示是否使用轉基因食品、是否在火鍋底料和調味料中使用食品添加劑等經營信息。
盡管此次只是政府約談,并未制定規范性文件,但是餐飲企業使用轉基因食品的現象應該存在。
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律師吳冬認為,對于轉基因食用油來說,雖然消費者在終端購買時仔細查找能夠發現轉基因的標識,看似消費者擁有了知情權,但對于使用轉基因產品的餐飲及食品深加工企業來說,他們并不會告知消費者炒的菜或加工的食品使用的是否是轉基因食用油,這就使得監管上出現了漏洞。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轉基因標注混亂 轉基因標識 公益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