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生態環保為新疆經濟發展“增綠添彩”
“森林草原、江河濕地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綠色財富,必須倍加珍惜。……”
今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兩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整段專門論述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內容更為具體,指向更加明確,這讓生態環境保護無懸念地再次成為全國兩會上最熱的話題之一。
2015年,新疆如何在經濟穩步發展的同時,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的攻堅戰?
一直關注著全國兩會的新疆百姓、企業、政府、專家對新疆生態環保的發展又有著什么樣的想法?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
北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張設林已經在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旁生活了50多年,現在的他是一名濕地公園管護員。
瑪納斯縣開始推行“退牧還濕”、“退耕還濕”后,張設林積極響應,將家里部分耕地“退耕還濕”。張設林高興地說:“我用‘退耕還濕’的補償款買了房,現在我領著工資,每天穿梭在這么美麗的公園里,這樣的生活真好。”
生態補償制度,既滿足了生態環保的大局需要,又兼顧了全體利益,這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保護生態的隊伍中來。
近幾年,自治區始終堅持“兩個可持續”發展道路,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只是這兩年新疆生態建設成功的標志之一。去年,新疆完成造林250萬畝,封禁沙化土地154萬畝,保護天然林3.2億畝、公益林1.4億畝,禁牧草場1.5億畝。對塔里木河下游開展第15次生態輸水,鞏固了治理成果。眾多舉措見到成效,保障了新疆“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這些工作就是新疆將生態文明建設從創新理念到實踐行為的實質改變。”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環境評價與規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周華榮說。
據統計,2014年,全疆僅濕地建設所爭取到的中央財政撥款就有1.4億元。自治區黨校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姬肅林認為,這樣的數據,正說明了自治區乃至全國對新疆生態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決心。新疆現有水資源少,加之因開拓耕地等,擠壓了生態用水,自然植被遭到破壞,使得草原生態環境得不到保護,進而降低了未來的產水量,使得生態循環鏈遭到破壞。我們應該“有多少水干多少事”,讓現有的水資源合理利用,保護天然植被,維護生物循環鏈的完整。并加大對飲用水源地的保護,查處污染地下水,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今年,我區將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加大馬力,加大烏魯木齊區域大氣污染治理力度,抓好奎獨烏區域等城市復合型污染及南疆城市沙塵污染綜合治理。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低碳城市、園區、企業試點示范。探索南疆南緣防沙治沙公益性工程建設試點,把生態環境保護與解決南疆四地州富余勞動力就業結合起來。
抓好節能減排促進產業升級
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新疆綠原糖業有限公司坐落在這里。其前身是新疆湖光糖廠,始建于1985年,隨著企業的發展,耗能與污染相伴而生。
這個已經發展了20多年的公司現為日處理甜菜5000噸以上的國有中型綜合制糖企業。企業年產值1.7億元,年創利稅1000余萬元。然而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酒精廢液,這個制糖業必然的“附屬物”的治理成了阻礙公司綠色發展的桎梏。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新疆 生態 環保 發展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