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兩會評論 兩會評論

讓傳統美德照耀器官捐獻事業發展之路

2015年03月12日 23:49 | 作者:黃潔夫 | 來源: 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可能是春節前1月16日歌手姚貝娜身后捐獻角膜的天堂歌聲的感召,也可能是人民群眾對今年取消死囚器官使用、建立公開、公正、透明、可溯源的器官獲取分配的信任,一些人在人生旅程中的挽歌伴隨著生命的升華。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以及北京、廣東、山東等地主流媒體近來紛紛報道了多個感人的器官捐獻事跡:女兵馮碧儀、律師夏興霞、農民工普明、15個月大的小涵涵、法國留學生小奧等一個個閃爍著人性光輝大愛救人的生命故事不斷感動著我們。正如馮碧儀的姐姐在妹妹遺體告別時哽咽地講述的那番話:“碧儀遠在天國,看到身后更多生命因她而再次鮮活起來,一定會報以純真的微笑,化解家人心中的悲傷。”一個透明和陽光的公民自愿捐獻大氣候,正在我國逐漸形成。

  器官短缺是全球都面臨的難題,多年來人們總是習慣性地將我國器官捐獻率低歸咎于傳統文化的落后。由于我國過去沒有一個國家捐獻體系,造成人民群眾“捐獻無門”。不可否認,我國傳統文化中有“保全尸”、“死者為大”等舊的觀念,是器官捐獻的桎梏,但是更有慈悲仁愛、互助互愛、舍身取義等傳統美德。據衛生部2013年在廣州、武漢等地的隨機民眾調查顯示,有34%的民眾有意愿捐獻器官,40%的民眾表示對捐獻器官公平性有不確定,24%的表示不同意。而在西方發達國家,比如在英國,開始建立公民捐獻體系時,同意捐獻的比例也只有45%。2010年衛生部與紅十字會啟動了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獻工作試點,作為試點的11個省市,三年共捐獻1441例,完成器官捐獻的法律框架、組織架構、中國器官捐獻三類死亡判定標準制定及人道主義救助等原則,成功的探索了一種既立足中國國情又遵循世界倫理準則的用中國的方法解決中國問題的改革之路,2013年在總結試點經驗后全國推開。2014年,中國的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獻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僅一年就實現近1700例捐獻,成功完成了5000個大器官移植,超過過去半個世紀公民自愿捐獻量的總和,再加上親體捐獻,2014年我國的80%器官均來自公民自愿捐獻,這表明器官移植依賴死囚的局面已經打破。

  人民群眾期盼高質量的移植醫療服務,而我國器官移植事業任重道遠,例如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才剛剛起步;中國器官獲取組織聯盟(COPO)還要成長;器官捐獻協調員隊伍急需培養與壯大;

  器官獲取與共享體系(COTRS)的強制使用還有阻力;衛生行政部門與紅十字會的團結合作機制尚未完善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根據全面依法治國的精神,加快構建一個符合憲法“尊重和保障人權”,有充分的法律依據和監督制約機制的公開、公正、科學規范倫理的公民自愿捐獻與分配體系,建立嚴格的技術標準和流程,為全世界移植事業作出我國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付鵬

關鍵詞:政協 兩會 委員 器官捐獻 姚貝娜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аv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国产盗摄精品 |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 午夜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二区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不卡 | 亚洲国产人成中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