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當你老了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1日訊(記者 孫萌萌)“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睡意昏沉……”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這首歌不知打動了多少人。的確,我們都有老的那一天。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養老問題也成為委員代表們熱議的一個焦點。近日全國人大代表釋永信表示,應鼓勵退休人員、企業家、教師“告老還鄉”,參與鄉村建設。這句話,讓我想到了我家樓下的林奶奶。
林奶奶搬來時間不長,跟兒子住,老人說話口音重,在小區里誰也不認識。開始的一段時間,在樓道里碰見我從不說話,拘謹得很。直到她也養了一條狗,我倆總在遛狗時碰上,才漸漸熟絡起來。對于不少老人來說,林奶奶家的條件已經算不錯,兒子孝順、媳婦溫柔,家里經濟也算小康。但是,老人卻有著老人瑣細的難處:老家的院子沒人打掃,祭祀時誰給老伴燒紙,沒有麻將搭子,甚至北方的天氣干燥讓老人渾身發癢。沒事情做,每次遇見我,老人都要抓住我嘮上半天。
遇見林奶奶之前,我對養老問題的觀感只停留在自己每月繳納的養老保險上。養老保險交多少,什么時候能領出來,能領多少,我還是否需要額外為自己投保一份商業養老保險。對于還沒那么老的我,這已經是我為自己的養老能考慮到的極限。而林奶奶的感受告訴我,養老,不是只需要錢那么簡單。
“許多老年人在基本生活得到較好保障的同時,開始追求高質量的晚年生活,渴望‘品質養老’。”全國政協委員計時華說。面對經濟的巨變帶來的規模龐大的人口流動,不少老人的養老陷入兩難:不跟著子女便“空巢”,跟隨子女離開故土又“空心”。
在說到養老問題時,我們常常提到“未富先老”,仿佛“富”了就不用擔心“老”。面對這樣的現狀,計時華認為,現階段對于社會養老服務制度的理念需要全新定位:這項制度不應再是特惠型的救助制度,而是要轉化為普惠性的福利制度。它的面向,不應仍停留在個別的特殊、困難對象,而應該是全體老年人。
當然,現在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均造成養老訴求的差別:有的老人希望老有所樂,有的甚至還沒達到老有所養。所以,發展多層次的養老服務,也是委員們關注的焦點。創造更多元的養老服務方式,讓老人能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與家庭情況方便地選擇,最終讓每個老人都能安度晚年,是我們共同的期待。
林妹花的兩會愿望:
老伴早走了,去年兒子把我接到北京跟他一塊過。孩子很孝順,就是很忙。這里又不像在老家,街里街坊可以走動走動。除了兒子、兒媳,我在這兒一個人都不認識,每天的生活只有買菜和看電視。我的兩會愿望是:能跟之前的老鄰居們一塊再打打麻將。
編輯:薛鑫
關鍵詞:養老問題 每月繳納的養老保險 商業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