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王蒙:中華文化隨談
仁與道,中國傳統(tǒng)學術(shù)思想
最后,我向大家介紹一下中國的諸子百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術(shù)思想,從現(xiàn)在算,大約在2500年到2000年前這個期間,學術(shù)思想大的格局已經(jīng)奠定了。其中影響最大的,一個是孔孟,一個是老莊。孔子所在時期,當時稱為東周,那個時候的首都在河南洛陽。東周的中央政權(quán)沒有什么力量,我們現(xiàn)在幾乎每一個省,在當時都成為一個獨立的諸侯國。山東是魯國和齊國,湖北湖南是楚國,陜西是秦國,河北是燕國,山西是晉國,還有一部分跟河北挨著是趙國。每一個小的諸侯國家都想把整個國家統(tǒng)一起來,所以連年征戰(zhàn)不息。為了爭奪權(quán)利,父親可以殺掉兒子,兒子可以殺掉父親,為了進取官職,丈夫可以殺掉妻子,產(chǎn)生了種種血腥的政治斗爭、軍事斗爭、宮廷斗爭。所以孔子希望挽救這個局面,希望用仁義道德,用高層人物的文化、義理、禮貌、規(guī)則、秩序來代替沒有秩序的爭奪、殺戮。他希望在人和人之間樹立一種有規(guī)則的東西。他想,一個人在家里的時候,起碼應該愛他的父母,孝順他的父母。孔子認為,既然在家里父母這么喜歡孩子,孩子對父母這么忠實、聽話、愛戴,那么到了社會,你對皇帝、對君王,不是也同樣應該用你小時候?qū)Υ改傅膽B(tài)度來對待?君王就是天,天就是大家的父親,就是一個大家庭。小時候你對你父親什么態(tài)度,你大了以后對君王就是什么態(tài)度。如果大家能把小時候的對父母最良好的態(tài)度堅持下來、保護下來,發(fā)展起來,這個社會就不會發(fā)生動亂。孔子到處宣傳,要實行仁政,把政權(quán)、權(quán)力建筑在愛心上。孔子提倡仁者愛人,因此他希望政權(quán)盡量不要用強力手段,而要用教化和文化手段。
后世很多中國皇帝都尊崇孔子,認為孔子是萬世師表。當然也有人指出來,孔子的這些想法太過理想,在中國并沒有做到。實際你要當一個皇帝,面臨著對你權(quán)力的挑戰(zhàn),你不可能只有軟實力,還要有硬的手段,要有武裝、警察、軍隊、監(jiān)獄。但是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輕視孔子,孔子對于仁政的向往、對于用道德和文化來治理國家的向往已經(jīng)被中國的老百姓一代一代地接受了。如果你這個孩子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不好,他們認為你不孝順。如果你這個皇帝自己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有很多缺陷,人民也是批評你的。今天我們對孔子要充分挖掘他身上有利的東西。
老子同樣有感于春秋時代的混亂,他認為那個時候各個諸侯國家徒勞、費心的事做的太多,所以他提倡“無為”。無為針對的是權(quán)力,君王、大臣做的事越少越好,老百姓應該干什么,他們自己都知道,你越管得多,麻煩就越多。他說“世人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是美,那就壞了。如果我現(xiàn)在突然提出來要在參加會議的18個人中選舉一個最美的人,這不就是沒事制造糾紛嗎?所以老子認為你想得越少越好。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tǒng)計,老子的《道德經(jīng)》在世界各種文字的版本和印刷的數(shù)量,占第二位,第一位是《圣經(jīng)》。老子的想法很抽象、很奇怪。道是世界的本原,又是世界的規(guī)律,又是世界的終結(jié)。所以老子的道后來變成了一個宗教。這個道是概念,因為道你是看不見的,沒有形狀的,但是他又是主宰著一切的。
莊子也是老子的觀念,莊子的一些說法就更有意思了。莊子說,至大無外,一個東西太大了,就沒有以外的東西了,這個圓,圓周以內(nèi)的東西我們很清楚,圓周以外的還有一個點,我們在這個點上再畫一個圓,就比原來的圓還大。所以至大,就是非常非常大,最大了,就沒有外了。至小無內(nèi),就是最小的東西沒有里面。莊子、老子這些特別有意思的說法對哲學有利,因為老子提供了一個角度,世界上有一些問題并不是由于沒有做而造成的,而是因為你做了太多造成的,這對我們讓自己變得更聰明一點也是很有意義的。
(本文為王蒙先生日前在由文化部、中國社會科學院聯(lián)合主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首期“2014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上的講座,文章有刪節(jié),題目為編者所加。)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王蒙 中華文化 漢字 五行八卦 仁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