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國家公祭日>公祭資訊 公祭資訊

媒體梳理設立國家公祭日來龍去脈:呼聲由來已久

2014年12月12日 16:21 | 作者:蔡玉 高蔣芳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中國二戰貢獻與損失不應被遺忘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在當前世界興起反思戰爭、珍愛和平的熱潮中,我國適時設立國家公祭日,是對國際社會的最好提醒:作為二戰的四大同盟國之一,中國的抗日戰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為整個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但是,由于戰后美國對日態度的變化及東西方陣營的長期對峙,南京大屠殺歷史一直不為國際社會所知,直到上世紀90年代美國華裔作家張純如的英文版《被遺忘的浩劫》面世,這段歷史才為西方社會逐漸認可。

 

  南京大屠殺歷史國際認知甚少的現狀,是我國抗戰歷史不為西方社會接受的一個縮影。歐美學界一些人對中國的抗戰貢獻要么根本不了解,要么不屑一顧。

 

  歐美各國國家歷史課程標準顯示,美國特別強調二戰中“本國在國際事務中角色的重塑”;英國重點著眼二戰中重要人物、事件對英國的沖擊;澳大利亞、加拿大對盟軍占領日本、本國軍隊貢獻等內容“濃墨重彩”,而對日本入侵中國“一筆帶過”。

 

  這一現實已經引起了少部分西方學者的關注。2013年10月18日,美國《紐約時報》刊載了英國牛津大學教授拉納·米特“關于二戰,世界虧欠中國”的研究成果,稱“中國在二戰期間對同盟國抗日戰爭的貢獻不但從未被全面承認,也未轉化為中國在本地區的政治資本”。

 

  米特認為,中國實際上是最早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中國的抗日戰爭牽制了大約100萬日本軍隊,共發生了137次局部戰事。“沒有中國的抗日戰爭,二戰在歐洲戰場的戰事會更加撲朔迷離,出現其他變數。”近年來,他和他的老師劍橋大學方德萬教授一起,推動著西方世界開始逐漸認識中國對二戰的貢獻。

 

  更值得憂慮的是,當前西方多國在中日歷史爭端中所扮演的角色,似乎在重蹈“綏靖主義”的覆轍。一方面,對中國在二戰中的歷史貢獻漠視;另一方面,對日本一再破壞戰后秩序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朱成山等專家表示,這對我國乃至世界的和平發展構成巨大威脅,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 國家公祭 呼聲 補課 中日博弈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五月天中文字幕综合网 | 天堂mv手机在线mv观看午夜版 | 日本人韩国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高清 |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k精品66 | 五月婷六月丁香之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