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國家公祭日>公祭資訊 公祭資訊

媒體梳理設立國家公祭日來龍去脈:呼聲由來已久

2014年12月12日 16:21 | 作者:蔡玉 高蔣芳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論語》載孔子門生曾子的這句話告訴人們,敬畏死者、追念先賢,定期舉行祭禮不斷追思,社會風俗道德一定可以漸漸篤厚起來。

 

  在長達2000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中,祭奠圣人、先賢的日子并不少見,但唯獨缺少了國家公祭平民的日子。中華文化中亟需補上這樣的一課。

 

  “生命權是最基本的人權,尊重生命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鮮明特征。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成千上萬的無辜平民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頓時成了冤魂。濫殺無辜是反人類、反人道、違背國際法的罪惡行為……舉行國家公祭活動,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悼念,這一正義之舉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人權的尊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鄭淑娜在給《國家公祭——解讀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資料集》的序言中寫道。

 

  重拾傷痛教育也被視作另一種“補課”。

 

  1945年9月9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向中華民國政府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呈交投降書,標志著抗日戰爭及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正式結束。

 

  69年后的同一天,南京江東門小學的36名學生成為南京國際和平學校的首批學員。當天,他們領到了剛剛出版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小學版)和《和平學概論》作為教材,授課教師則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和南京市社會科學院國際和平研究所副所長趙德興。

 

  “開設國際和平學校并非中國首創,而是借鑒了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國家博物館、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廣島國際和平學院等的做法。”朱成山介紹,這些紀念館均設立專門的訓練營、研究性學習班,通過舉辦講座、證人證言等多種形式拓展人們對歷史的深入了解和思考。而南京國際和平學校包括9月9日首期培訓班在內,今年將舉辦10期,明年舉辦100期。將從歷史與和平的視角,對北京中關村中學、上海市西中學、香港九龍職業中學等100多所共建學校,以及來館交流的外國學校師生開展培訓。

 

  南京寶船小學退休教師王焱說,在長期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中國中小學歷史教育沿用的是通史教學、課堂教學方式,不利于青少年對民族特有的歷史記憶進行深入了解。“有必要讓南京大屠殺歷史完整地走進課堂,并組織中小學生前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進行社會實踐教學。”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 國家公祭 呼聲 補課 中日博弈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免费 | 永久免费AV无语国产电影 | 日韩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一本在线AⅤ | 一级一区二区在免费线观看 | 自拍一区综合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