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1.7萬億元彩票資金去哪兒了:蓋政府大樓補辦公虧空
新華網北京12月7日電(記者杜放、魏董華)近日,審計署針對彩票資金展開大范圍審計。官方數據顯示,我國啟動彩票事業20多年來,發行規模已累計達1.7萬億元。作為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福利事業、體育事業發展籌集的“公益錢”,有明確用途規定——通常彩票銷售額的15%用作發行費,35%用作公益金,50%留作獎金池。
彩票資金是以抽簽有獎方式籌集的社會公益金,理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對彩票的發行費和公益金,各地在使用中存在巨大差異,標準、去向均模糊不清。一方面,發行費標準多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有大量公益資金趴在地方政府賬上“睡大覺”,還有部分公益資金被用于蓋大樓、買游艇、補虧空。
彩票“發行費”:10年上漲逾7倍,操作空間不小
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3月14日,中國福利彩票自1987年創立以來累計銷量達1萬多億元。記者從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了解到,截至今年4月,我國體育彩票發行20周年,累計發行規模已達7000多億元。按去年超過3000億元的銷售量,相當于每名中國人一年平均要花200多元購買彩票。
據介紹,彩票發行費應用于投注站返點、耗材采購及宣傳營銷、人員費用等。對具體如何使用,各地彩票管理機構有一定自主權。“隨著基礎設備購買基本完成,以及網絡電子化彩票普及,近年來,彩票發行的后續投入實際在相對降低。”長期研究彩票資金的上海師范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李剛介紹。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彩票銷量迅速增加,按規定應占彩票資金15%的發行費也隨之大幅增長。不僅“標準隨規模降低”的政策要求難以落實,使用中還存在“操作空間”:
——標準常年不降,催生高價發行。我國彩票管理條例等一系列規范明確提出:隨著彩票發行規模擴大和品種增加,可降低彩票發行費比例。但業內人士表示,由于這一要求沒有強制性,多數彩票品種的發行費標準十余年沒有調整,成了“粗線條”約束。
浙江省福利彩票發行管理中心宣傳部負責人陶怡心介紹,10年前,當地福利彩票銷量五六億元,現在已達100多億元。記者按不同彩票的發行費率標準計算得出,僅2013年,該省的福利彩票發行費就達近18億元。財政部數據進一步顯示,2013年全國銷售彩票3093億元,而在2004年還不到400億元。據專家測算,2002年后,主要彩票品種發行費率基本保持在13%至15%左右,10年來發行費上升了逾7倍。
——采購尋租腐敗現象頻發。一家上市印刷企業的負責人透露,目前每張彩票的背后均印有廣告、玩法等圖文,需要外包企業印刷。“多數省份均由一兩家公司長期承印,通過何種渠道獲得業務不得而知。”鮮為人知的是,薄薄一張張彩票的印刷、供紙業務也“利潤驚人”。
以彩票印刷類上市公司鴻博股份為例,2013年其主營業務收入約7.11億元,其中印刷業務的毛利率高達34%。審計機關還曾查明,國家體彩中心原副主任張偉華、印制處原處長劉峰等人在采購彩票專用熱敏紙期間,人為增加環節,轉手高價采購,致使國家彩票發行費流失2341萬元。
——亂花錢,甚至“有錢花不掉”。被控貪污4744萬元的青島市福彩發行中心原主任王增先在任時,曾斥2000萬元公款,購買當時國內最頂級的豪華游艇。記者獲得的廣東省政府采購中心招標文件顯示,2013年11月起,廣東省一家彩票管理中心采購啤酒期間,還公告降低招標要求,廣州南沙區某食品店的一次中標金額就達98.895萬元。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彩票資金 公益錢 彩票發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