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時隔152年 夜空上演“三合一”天文大戲
新華社圖片編輯王俊峰是一位資深天文愛好者,閑暇時拍攝星空美圖是他的愛好。最近一個多星期以來,他尤其關注天氣預報。“希望好天氣能保持下去,別讓大家錯過了這場月全食。”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王俊峰只是1月31日晚仰望星空的眾多人中的一位。當日晚19時48分,月亮開始一點一點地被陰影吞噬,備受關注的“天狗吃月”如期上演。這場適合我國全境觀測的月全食吸引了無數人目光。
時隔152年才遇的“三合一”天象
這次月全食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是時隔152年才遇到的“三合一”天象——月全食遇上了超級月亮和“藍月亮”。
單獨看,這三種現象都不罕見。當月球、地球、太陽連成一條完美的直線,月球進入地球影子時,月食便發生了。在月全食期間,月球會鉆進太陽光幾乎照不進的地球本影,表面亮度大為變弱。這樣的機會,平均每兩年有一次。
超級月亮的形成,則是由于月球公轉軌道為橢圓形。如果它在通過軌道近地點時恰好為滿月,那么便可將這次滿月稱為超級月亮。這種現象平均1年多有一次。據測量,月球軌道近地點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6.3萬千米,遠地點的平均距離為40.6萬千米,因此超級月亮會看起來更大更圓。
不過,將1月31日晚上的月亮稱為超級月亮不夠嚴謹,因為這天距離月球通過軌道近地點已經有一天。“但這并不影響大家的觀測熱情,畢竟月亮仍然看起來又大又圓。”王俊峰說。
“藍月亮”也不稀奇。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公歷月中只會出現一次滿月。但由于月球公轉周期不到30天,因此有時一個公歷月里會出現兩次滿月。第二次滿月則被稱為“藍月亮”。據推算,平均每2.7年會出現一次“藍月亮”。而今年是個例外,3月31日,“藍月亮”將再次出現。
然而,三種現象疊加,造就了難得一見的天象。類似的“三合一”天象,上一次要追溯到152年前的1866年。
“藍月亮”為什么是紅的?
20時52分,月球完全鉆進了地球的影子,進入全食階段。可是,為什么月亮既沒有消失也沒有變成藍色,而是呈現出暗紅色?月全食的月亮當然不會是藍色。“藍月亮”并非因月亮顏色而得名,它只是朔望月與公歷之間差異的一種表現。
大多數情況下,月亮呈現珍珠白色或淡黃色。這是因為月球是一顆不發光的行星,它的光芒來自它折射的太陽光。
月全食期間,月亮發出的紅色光芒也是來自太陽。月球躲進地球的影子后,太陽光無法直射到月球表面。月亮并不會因此消失,因為由于大氣折射,仍有一部分太陽光會被折射,進入地球影子區域。
但不是所有光線都會照射到月亮表面并被反射。“我們經常看到天空是藍色的,這是因為大氣中的粒子會散射太陽光中的藍光,把它投向四面八方。”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茍利軍說,這個過程同樣出現在月全食中,導致只有長波的紅光最終照射到月球表面。“早上日出時,我們看到的太陽是紅色也是這個道理。”茍利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月亮
1月31日晚,與王俊峰一起拍攝這場“三合一”天象的,還有10多名天文愛好者。他們組成了一個拍攝小分隊,一下班便奔赴提前選好的拍攝地。“今晚拍照的人肯定特別多,原來選的點不一定合適,也許還要找個人少、地景漂亮的地方。”王俊峰和小分隊成員們提前兩周就開始尋找合適的拍攝地點、策劃拍攝方案。“這次月全食觀測和拍攝條件都很好,不能錯過。”王俊峰說。
除專業天文愛好者外,普通公眾也將目光投向月亮。北京天文館、國家天文臺等科普和科研機構舉辦賞月活動,向公眾普及月食相關知識。
北京天文館從1月24日開始,在其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發售1月31日的月食觀賞活動門票。“考慮到場館容量,我們一共準備了800張門票,沒想到不到3天票就賣完了。這幾天仍有很多人來問怎么參加活動。”北京天文館辦公室主任林瀟說,北京天文館要在場館的空地上架設8臺望遠鏡,向公眾講解月食和月球知識。
本報記者 徐 玢
(科技日報北京1月31日電)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月亮 月球 三合一 月全食 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