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遂寧的綠色嬗變
一片曾經死水微瀾的荒灘變身為市中心鳥語花香的濕地公園,一處曾經的荒山野嶺崛起投資近百億元的“中國物流示范基地”,原本資源匱乏只能靠“切薯片”的農業主導經濟模式被現代“切芯片”的電子工業代替。這一切,正在四川遂寧上演。
生態農業煥發新活力
北京市工商大學教授季鑄在2014年綠色經濟遂寧會議上有點忙,他不僅要與大家分享多年來在遂寧的研究成果,還當起了義務的推銷員。
“大家早餐吃紅薯了嗎?一定要吃,非常有營養,綠色食品,別的地方吃不到!”
“你們知道嗎?鵝是動物界不會得癌癥的動物,建議你們要多吃鵝肉,而遂寧的鵝絕對是天然無公害!”
季鑄同時還給大家展示了一張圖片,照片中一位樸實的農民笑著站在一輛奧迪車前。
“這是我在遂寧農村遇到的養鵝專業戶,他開的車是奧迪,還有養野豬的專業戶,開的車是奔馳越野。”季鑄說。
無疑,遂寧的生態農產品非常好,遂寧的農民也都富起來了!而在這些的背后卻是遂寧發展理念的轉變。
和川中丘陵的中小城市一樣,遂寧曾一度面臨產業發展后勁不足的困境。
于是,早在2006年遂寧就率先提出“綠色發展”的執政理念,并列為該市發展戰略。
“在我們看來,推進綠色發展,首先要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強化生態農業在綠色發展中的基礎地位。”遂寧市委書記楊洪波說。
在政府多項強有力政策的推動下,遂寧的綠色產品逐漸走向全國。
遂寧市蓬溪縣寶龍蔬菜專業合作社社長何炬歡喜地回味著好收成:“去年我養豬賺了1.5萬余元,第一批原生態鵝200只,賣了2.4萬元,純利潤1.6萬余元,種的水果也獲得收入3000多元。”何炬告訴記者,通過發展循環農業,他一年的收入達到了5萬多元,比在外打工劃算多了。
一組數據顯示,目前全市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面積占耕地面積的98.6%,成為四川省首批農產品產地無公害化市。柑橘、蔬菜、林業、中藥材等6大種植業基地和22個農業標準化示范園區初具規模,“三品一標”產品達164個。遂寧已是國家現代畜牧業示范區、全國最大的綠色生豬生產基地。
新興產業締造新坐標
生態農業發展起來了,但遂寧的綠色之路才剛剛起步。
“我們還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為重點發展綠色工業,做強主導性產業。”楊洪波介紹說。
2007年前,電子產業在遂寧還幾乎為“零”。短短幾年間,遂寧累計引進投資3000萬元以上電子企業248家、建成投產80家,形成28類100余個產品的產業鏈條,電子產業增加值連年翻番,實現了由“切薯片”到“切芯片”的歷史性跨越。
電子產業“無中生有”的發展歷程,成為遂寧“產業支撐”、“綠色發展”的縮影。
“遂寧在發展過程中還堅持高端發展,重點培育電子信息、鋰電材料等5大主導產業,構建具有遂寧特色的綠色制造業體系。”楊洪波說。
作為唯一連接雙核的紐帶城市,遂寧一頭連著成都,另一頭接著重慶,位于成渝經濟區腹心、巴文化與蜀文化交匯點。憑借這條紐帶,遂寧幾年前就把目光鎖定到了現代物流業。在遂寧人看來,現代物流業就是天然的綠色經濟。
走在遂寧物流港,健坤國際商貿城、遠成物流、西部藥都、西部汽車交易中心……一副副巨大的企業牌子懸掛在辦公樓上,一處處廠房鱗次櫛比。2008年開工建設至今,短短幾年時間,現代物流港帶動了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呈現出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
據遂寧市委副書記、船山區委書記鄭備介紹,物流港目前累計完成投資95.6億元,入駐億元以上企業30家,被評為“中國物流示范基地”,遂寧市也被評為全國首批“現代物流示范城市”。
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遂寧在不斷做加法的同時,也不忘做減法。據楊洪波介紹,近兩年來,遂寧不斷提高環保門檻,建立環境保護負面清單,婉拒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大項目20余個。同時,推廣綠色清潔生產技術,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指標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目標,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
11月的遂寧,雖已是深秋,卻還保持著春的溫度,空氣中還散發著梔子花的香味,微風吹來,使人陶醉。
“我們遂寧也是有工業的,但你在城區絕對看不到任何的煙囪。”作為遂寧人,遂寧市政協副主席歐斯云很是自豪。
編輯:羅韋
關鍵詞:遂寧 綠色 生態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