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白先勇:《牡丹亭》演了十年 我自覺使命完成
10月25日晚,第八屆中國杯帆船賽藍色盛典暨時代騎士授勛儀式在歡樂海岸舉行,著名作家、保護昆曲藝術倡導者白先勇獲頒“年度致敬人物”勛章。記者借此機會采訪了白先勇。談起《牡丹亭》,白先勇感慨良多。他為十年來觀眾對《牡丹亭》、對昆曲的熱情感到欣慰,也認為重視文化建設的當下,是我們傾聽傳統文化的好時機。
“觀眾能坐九個小時說明戲真的好”
白先勇說,自己正式開始欣賞《牡丹亭》是在2003年。“在2002年的冬天,11月左右,香港政府請我去做昆曲演講,我覺得只是演講很枯燥,就請了一些演員去做示范演出,請來的就是青春版《牡丹亭》的一些年輕演員,他們演出的是《驚夢》這一折。”彼時,男主角俞玖林剛剛出道,年僅20余歲,其氣質演柳夢梅相當合適。白先勇又找到了與俞玖林同班的沈鳳英演女主角杜麗娘。“從那時候開始,我跟朋友們下了一個決心,要制作一個青春版的《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于2004年4月29日在臺北首演后,一路蔓燒到香港、蘇州、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昆曲熱潮,讓老戲迷重溫精致的舊夢,也吸引年輕人走入劇院,接近古老文化的青春新枝。
“可能剛開始來看戲的很多人是我的讀者,抱著好奇、捧場的心態來的,但是我們這是三天的大戲,觀眾要坐九個小時。這么持續性的、不分地域、不分時間演到現在,可見還是戲本身好看。”白先勇說,青春版《牡丹亭》之所以這么受歡迎,第一是因為昆曲美學價值高,超越了一切文化阻隔;第二是因為湯顯祖的劇本本身寫得太好;第三則是因為制作用心,演員選擇得當,服裝和舞美都是花了心思的。
西方觀眾也很喜歡昆曲
“美國、英國、希臘我們都去表演過了,去過了三十多所世界一流的大學。”談起這些年青春版《牡丹亭》的歷程,白先勇很是感慨。
青春版《牡丹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就是除了在國內演出,還遠赴重洋,獲得國外觀眾的認可。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等校區演出時,場場滿座,有時候非華裔的觀眾能占到一半以上。
白先勇特別強調,青春版《牡丹亭》是分三天共九個小時的大戲,“觀眾要看九個鐘頭,這很不容易,而且票還相當貴,兩百美元一套。愿意來觀看的觀眾都是學術界、文化界的,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千萬別說他們不懂,他們能夠理解的。西方人欣賞的角度可能和中國人不太一樣,他們對昆曲的舞蹈特別感興趣,我們的水袖動作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那么豐富、那么優雅。西方人很少接觸到中國的戲曲,最多是京劇,昆曲的歷史比京劇還要早三四百年,這么古老的一個劇種有那么成熟那么精美的一套美學,這是他們吃驚的地方。”伯克萊校區在演出后的第二年就開了昆曲課,這讓白先勇很是感動,“不能不佩服美國人的精神,他們看到其它文化里的一些比較有高成就的藝術,會很尊敬并好奇地研究。”
昆曲適合傳統文化啟蒙
這些年來,青春版《牡丹亭》受到了極其熱烈的關注。從臺北首演到現在,已有十年的時間。白先勇說,演出十年,讓古老的昆曲重新煥發活力,自己“使命完成”。
現在,白先勇在高校重開昆曲課,他希望能夠在大學里恢復傳統文化的課程,讓大學生重新親近自己的傳統文化,重新發掘自己傳統文化的美。“北大學生的反應很熱烈,在臺大更出乎我的意料。臺大第一次開昆曲課,居然有2400人來選課,要知道臺大一共不到三萬學生。”白先勇說,他能感覺到大學生們對傳統文化認同的渴求,對中華文化認同的渴求。“現在社會比較安穩,經濟條件也有了,下一步就是文化建設,是我們重新來學習、重新來發掘、重新來傾聽我們自己傳統文化的好時機。昆曲作為一門傳統文化類別,非常適合作為啟蒙課程,因為它結合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戲劇,是一個綜合藝術。”
在歷史上,昆曲有過很高的成就。昆曲演出最集中的地區是江蘇、安徽、浙江一帶。昆曲曾一度成為中國的國劇,在晚明到前清時代的兩百多年間,獨霸中國劇壇。“而如今,昆曲卻沒落到大家不認得它,這是我們這個民族很奇怪的現象。我們在做的,只不過是恢復這個老傳統。”
編輯:羅韋
關鍵詞:昆曲 白先勇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