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公共外交助力中企“走出去”

2014年09月29日 09:07 | 作者:經濟參考報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中國“走出去”戰略實施至今已超過20個年頭,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加速,對外投資規模日益增多。截至2013年底,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超過6000億美元,累計形成海外資產超過3萬億美元。據商務部統計,2014年1月至7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9個國家和地區的3701家境外企業進行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525.5億美元,預計全年同比增長11%。可惜,伴隨我國對外投資規模的擴大,收益并未同步提高。有專家指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30%看起來是成功的,對中國和投資所在國都有益,但剩下的70%收益則不太好。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要形式包括對外直接投資、企業跨國并購、工程承包、執行援外項目、能源資源合作、貿易和加工生產等。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去”還處于初級階段,隨著“走出去”的速度加快、范圍擴大,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問題的侵擾。

  首先,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今年以來國際局勢動蕩不安,地緣政治風險加大。其次,勞工爭端多發。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企業管理方式并沒有實現國際化或者“入鄉隨俗”,這和中國與投資地區的本土文化和管理方式存在差異有關,更深層次原因是中國“走出去”的企業大多傾向派遣國內管理和勞務人員。這很難解決當地就業問題,也容易引發勞資糾紛。再次,環境保護意識不強。

  以上問題大多集中于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特別是基礎設施項目領域。此外,中國企業對發達國家投資項目中還存在知識產權保護、管理方式等差異以及不了解其他國際相關規則等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除改進本國企業管理方式、加強環保意識、學習國際慣例和規則外,還應加強推動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以國外民眾為對象,以信息和語言為主導的外交決策行為,它強調外交實施國與國外民眾的“合作”關系。推動公共外交可以減少和消除投資國或地區對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警惕、偏見和誤解排斥,降低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風險。

  在筆者看來,中國企業應該學會“入鄉隨俗”。在尊重當地的傳統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在經營管理、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融入當地的文化、管理方式。

  “走出去”的企業還應與當地各方保持密切接觸和聯系。中國企業一般善于對當地政府、媒體的公關,但普遍缺少對于當地環保組織、工會以及其他有影響力的組織或者重要人士、廣大民眾的溝通。而在投資當地開展廣泛的公共外交對于保障投資安全至關重要。

  最后,學習和熟悉國際慣例,尤其是國際商務反腐敗規則。據國際商會(ICC)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世界400強企業中,60%的受調查企業有過腐敗的經歷,45%的企業因腐敗問題失掉對外投資機會或面臨投資風險,而55%的企業表示腐敗行為一旦被發現,將對企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正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燕玲所呼吁的那樣,“中國企業家都應學習反腐敗的規則和條款”。

 

編輯:楊雅婷

關鍵詞:企業 中國 走出去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在线在线看片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一区看三级 | 亚洲午夜在线网址网址 | 亚洲精品理论国产电影 |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 日本熟女A∨乱伦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