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 >政協65周年>最政協關鍵詞
從代行人大職權到回歸政協本位
原標題:代行全國人大職權的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
在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最終形成史上,有兩個會議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一個是1949年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個是1954年9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這后個會議標志著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從下到上全面地系統地建立起來了,國家權力開始由人民普選產生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其意義自然是十分重大的。但對前一個會議的意義也不可低估,正是它制定的共同綱領,確定了新中國的政權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由此開始逐步向實行這一制度過渡。有的同志說:如用軍事上的術語,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比作一個戰役的話,那么,1949年9月召開的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則是完成了戰役的方針、原則、戰略部署的制定工作;而1954年9月召開的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及其以前的選舉代表等,只是組織實施戰役計劃的具體執行工作(見袁瑞良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形成發展史》一書)。這個看法,是有道理的。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對采取什么樣的政權組織形式,進行了長期思考和探索。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和《論聯合政府》中已經說得很明確。他認為,在中國,政權組織形式既不能照搬蘇聯的蘇維埃,也不能照搬西方國家的議會制,而是在一個短期內在新解放地區先建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作為準備,然后通過普選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在把這個設想變成活生生的現實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保梗矗改辏丛拢常叭?,中共中央發布的紀念“五一”勞動節的口號中,明確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5月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致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李濟深、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沈鈞儒,提出先行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并擬定施政綱領的問題,希望民革、民盟與中共共策進行。中國共產黨的這一號召,當即得到民革、民盟和其他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海外華僑團體、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熱烈響應。不久,他們便陸續進入解放區,與中共代表共同進行新政協的籌備工作。1949年6月,新政協籌備會在北平成立并舉行第一次會議,推選21人組成籌備會常務委員會,毛澤東為主任,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為副主任,李維漢為秘書長。在常委會領導下,設立六個小組,分別進行擬定參加新政協會議的單位及其名額、起草新政協組織條例、起草共同綱領、擬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方案、起草宣言以及擬定國旗、國徽、國歌方案的工作。經過三個多月的緊張工作,基本完成了各項籌備工作。9月17日,新政協籌備會舉行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草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草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草案,授權常務委員會將這三個草案提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審議。
這里,需要作兩點說明。第一點,當時所以叫做新政治協商會議,是因為三年前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曾和蔣介石國民黨一道開過一次政治協商會議。那次會議雖然被蔣介石國民黨破壞了,但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這一次政治協商會議是在完全新的基礎上召開的,決不是發源于舊政協。它是一百多年來民族民主運動犧牲奮斗的果實,是三十年來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的集中表現。所以,“新政治協商會議”這一名稱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義。因此,在9月17日新政協籌備會召開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宣布,新政協經由它的籌備會常委會決定改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就是說,它代表中國人民進行政治協商的工作,實際上是一個全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同時也是一個全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第二點,本來,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提出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時,設想的政協會議是小規模的,想由這個會議商定召開全國人民代表會議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法,然后再產生民主聯合政府。由于按照新政協籌備會的規定,參加政協的單位和代表是相當廣泛的,只要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擁護新民主主義的,具有某一方面代表性的人物都可包羅在內。代表名單由本單位提出后,還要在籌備會中大家協商。代表的人數眾多,質量也是相當整齊的。由這樣的代表組成的政治協商會議,具有了代表全國人民的性質,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和擁護,而革命形勢的發展又要求政協擔負更多的任務。所以,這一屆政協全體會議代行了全國人大的職權。
1949年9月21日晚7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莊嚴開幕。這次會議的代表共662人,其中正式代表510人,候補代表77人,特別邀請人士75人。分別歸屬于45個參加單位。在大會會場上,正中懸掛著象征中國人民大團結的人民政協的會徽,兩旁并列著孫中山、毛澤東的巨幅畫像,四面鮮艷奪目的紅旗分列兩邊。會議選舉了主席團,輪流主持會議。第一天的大會由毛澤東、朱德、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擔任執行主席。新政協籌備會主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禮炮聲中宣布會議開幕并致開幕詞。他向全世界莊嚴宣告“占人類總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了。”代表們以長時間雷鳴般的掌聲表達了喜悅、激動和自豪的心清。毛澤東在開幕詞中申明了這次會議的歷史任務。他說: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具有代表全國人民的性質,它獲得全國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因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宣布自己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會上,劉少奇、宋慶齡、何香凝、張瀾、黃炎培等代表相繼講話,表達了各自對新中國光明前途的信念。
會議從9月21日至9月30日,除26日、28日休會外,共開了8天。代表們聽取了籌備會代理秘書長林伯渠關于會議籌備工作的報告,譚平山關于人民政協組織法起草經過及特點的報告,董必武關于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草擬經過及基本內容的報告,周恩來關于人民政協共同綱領的特點的報告,并就這三個創立人民共和國的重要法案進行了討論修改,最后全體一致通過。先后有85人在大會發言。會議還經過廣泛征集意見和方案,反復討論,通過了關于國旗、國歌、國都和紀年的決議。9月30日,出席會議的全體代表在熱烈的氣氛中,選舉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的委員和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和委員。政協委員的選舉,是根據前一天通過的選舉規定,用經過協商確定的整個名單付表決的方法進行的。候選人名單180人,獲一致通過。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選舉,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進行的。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陳毅等56人為委員。這是一個有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加的聯合政府,在6位副主席中,有共產黨3人,民主黨派、無黨派3人;在56位委員中,有共產黨27人,民主黨派、無黨派29人。
下午6時,在大會統計選票的時間,全體代表到天安門前,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舉行了奠基典禮。然后,代表們回到懷仁堂繼續開會。大會執行主席宣布了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選舉結果。全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接著在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宣言》和《慰問中國人民解放軍電》之后,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致閉幕詞。他說:“我們既然能夠團結一致,開創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就一定能夠團結一致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把我們的國家引導到繁榮昌盛的境地。”至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光榮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宣告勝利閉幕。
從上可以看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職權,可以說極大而且很特殊。說它的職權極大,因為它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有等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這表現在它可以制定參加政協的各民主黨派及人民團體共同遵守的新民主主義的綱領,這一綱領有憲法的性質;它可以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并付之以行使國家權力的職權。說它特殊,因為它的全體會議在選出全國委員會后,它和國家機構就無直接關系。全國委員會是革命統一戰線的組織,不是國家政權的最高組織。
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政權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人民用普選方法產生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各級人民政府”,“各級政權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同時規定:“在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以前,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會議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在普選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以前,由地方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逐步地代行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實際情況是:代行全國人大職權的只有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此后沒有再召開過政協全體會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閉會后,中央人民政府為行使國家政權的最高機關,政協全國委員會以及它的常務委員會則是統一戰線的組織,不具有國家政權機關的職能。當時地方上尚未設立政協組織,各地普遍召開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由它產生的協商委員會,既是各界人民會議的常設機關,又是代行政協地方委員會職權的機構。到1953年普選之后,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相繼建立。1954年9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后,政權體制作了一些變更,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不存在了,它的大部分職權劃歸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政協的組織機構也發生了變化,取消了全體會議這一層次。
編輯:付鵬
關鍵詞:政協 共同綱領 國家權力 政權組織形式 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