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政協65周年>要聞要聞
在協商民主旗幟指引下——十二屆政協以來探索實踐工作紀實
2013年10月以來,全國政協增加了一個參政議政的新形式——“雙周協商座談會”。這是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推進民主政治建設戰略決策的一項實際行動,是新一屆政協落實中共中央協商民主工作務實參政平臺的重要舉措。這種形式借用了中共在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年創立的雙周座談會模式。參加“雙周協商座談會”的主體是委員,一年可以開20次左右,一次參加會議的委員大概有20位,一年下來大概有400多位委員能夠參加,一屆就有2000多位。從去年10月份開始,已經舉辦了10多次會議,圍繞宏觀經濟形勢、住宅產業化、維護職工群眾利益等問題開展協商。置身于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治改革的大背景下觀察,“雙周協商座談會”是人民政協的一個“接地氣”生動實踐,適合黨情、國情、民情,也符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勢。
2013年,全國政協制定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政治協商年度計劃”,并經過中共中央批準。這是十二屆全國政協最大的制度創新之一,也是開創新局面,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走出的關鍵一步。“政治協商年度計劃”針對協商的隨意性,提高了協商的權威性,在協商計劃下凝聚共識、交流思想、形成新的觀點,給中央提供決策參考。
去年開始,全國政協建立了主席辦公會議制度,研究落實全國政協重點工作。確定了主席、副主席聯系界別和專委會制度,使主席、副主席能更多地和委員、專委會接觸,暢通委員反映問題、提出建議與意見的渠道。
全國政協還以加強與非中共委員、京外委員、港澳委員等聯系為重點,建立和完善主席會議成員、專委會、政協機關等多層次聯系服務委員制度,推進政協領導到地方調研時與住在地全國政協委員座談交流制度化。
全國政協還提出了一系列改進和創新工作的意見建議和舉措,包括首次實行全國政協領導督辦重點提案和機關領導牽頭領辦委員提案的機制,推動落實全國政協領導同志分別聯系專委會和界別的制度,制定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制度建設有關文件,有力推動人民政協理論與實踐創新。
同時,全國政協還進一步建立健全了發揮界別、專委會和政協機關作用的機制:切實加強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關于政協工作的協商;有序開展界別調研、界別座談、界別聯誼;整合專委會資源,開展重大課題聯合調研和協商議政;提升機關干部隊伍素質,完善政協機關服務保障機制,推動人民政協自身建設取得新進展。
……
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有什么特征呢?俞正聲主席指出:以憲法、政協章程和相關政策為依據,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保障,集協商、監督、參與、合作于一體,實現了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有機結合,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要求,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2013年,全國政協常委會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高度,開展了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專題調研。7位全國政協副主席分別帶隊赴14個省區市,廣泛聽取黨政領導、政協委員、民主黨派成員、專家學者等各方面意見,認真總結各地成功經驗。
如何才能保障協商民主的良好效果?
俞正聲強調,在政協的各種會議和活動中,要始終堅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辮子的“三不”方針。提倡熱烈而不對立的討論,開展真誠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勵尖銳而不極端的批評,努力營造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民主氛圍!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至今,不到兩年時間。協商民主的春風已經吹綠了神州大地,從中央到地方,從黨委、人大、政府到基層,從政協到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正能量,正在也必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中發揮更大更重要作用。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
新一屆黨中央開局伊始,就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這并非偶然,是黨中央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定。
這一重大決定體現在黨的十八大報告里——
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
從1921年建黨,到1949年建國,再到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歷史反復證明,中國共產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
為了做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
——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一開始就使改革開放事業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
——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如果自詡高明、脫離了人民,或者凌駕于人民之上,就必將被人民所拋棄。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賦予群眾路線以新的時代內涵。“為民”是踐行群眾路線的根本立場,“務實”是踐行群眾路線的時代精神,“清廉”是踐行群眾路線的必然要求。
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當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人民政協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人民政協與人民群眾有著天然的聯系——
政協委員由界別產生,上接政策,下接群眾,察實情,說真話,辦實事,起著橋梁紐帶的作用。
政協通過與協商對象的交流、交鋒、交融,不僅增進了共識,而且對妥善處理和協調好各種利益關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服務社會民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層政協工作不斷創新,有利于更好幫助黨委、政府凝心聚力,有利于人民政協更近距離聯系群眾,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促進政協協商民主與基層群眾自治民主的有機結合。
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人民政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指明了方向。
6月19日,俞正聲主席對全國政協黨組和政協機關黨組織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出明確要求:要堅持依靠群眾,開門搞活動,請常委、委員參與,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真正讓黨員、干部思想受到教育、作風得到改進、行為更加規范,自覺把開展活動與改進工作作風、加強自身建設結合起來,與增強履職能力、推進政協工作結合起來,與增強和委員聯系、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政協組織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工作水平。
7月3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張慶黎就開展好教育實踐活動,提出10點希望和要求:一定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一定要貫徹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一定要把學習教育、思想理論武裝擺在第一位;一定要聚焦“四風”、查擺問題;一定要深刻剖析存在問題的原因;一定要以整風精神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一定要立說立行、積極整改;一定要務求實效、不走過場;一定要注重建立長效機制;一定要統籌兼顧,做到兩手抓、兩促進。
在人民政協如火如荼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為協商民主的實踐和發展帶來了一個讓人期待的頂層設計。
11月9日, 受中央政治局委托,習近平總書記就《決定》作說明時強調:“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推進協商民主,有利于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參與、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
我國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了“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這兩種形式,前一種我們一般稱為“選舉民主”(或票決民主),后一種我們稱為“協商民主”。找到這兩種民主的實現形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取得的一大進步。
實踐證明,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過程中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讓公民充分享有受到法律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并在制度建設中,把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結合起來,大力推進協商民主,可以大大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
編輯:付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