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通過定向政策來實現增長均衡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月2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助力醫改、提高群眾醫療保障水平;部署推進生態環保養老服務等重大工程建設,以調結構促發展、推升級;聽取政策措施落實第三方評估匯報,改革創新政府管理方式。
最值得關注的是,會議強調要堅持定向調控,以解決長遠問題的辦法確保當前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緊扣結構調整,加快推進一批“補短板”的重大工程建設。會議確定今明兩年抓緊推進數項工程,包括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開工建設一批風電、水電、光伏發電及沿海核電項目。要求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重點解決“會批不會管”,“對審批迷戀、對監管迷茫”等問題。
隨著宏觀經濟持續進入到調整階段,經濟增長的壓力也無形之中在提升。但是對于目前而言,政策問題在于結構性矛盾,而非總量的流動性困境。因此通過結構性的定向投資,保證相關領域的投資需求,成為經濟新常態下的一個主要趨勢。
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需要保持戰略上的政策定力。目前,中國經濟轉型與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這在中觀層面和微觀層面都有明顯反應——很多行業的日子不好過,很多企業面臨生存問題。上半年中國經濟在不斷強化“微刺激”之下,才勉強實現了7.4%的增速。雖然部分宏觀數據(如出口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有回暖跡象,近期外資投行對中國經濟的看法一致轉好,而中國A股的階段性上漲也刺激了市場氣氛,但是整體而言,依然存在著不少挑戰。
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都顯示出經濟增速滑坡苗頭:一是社會融資增速大幅回落。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2731億元,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69萬億元和5460億元。其中,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852億元,同比少增3145億元。在多項“定向寬松”措施之下,社會融資與信貸數據的大幅回落讓市場震驚。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市場對8月前兩周工、農、中、建四大行信貸數據表示悲觀時,第三周(8月18日~22日)的信貸投放數據出現“好轉”,新增貸款超過700億元,超過了前兩周的新增總額。二是能耗數據大幅下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在今年上半年下降達4.2%,為6年來最大。在能源利用技術沒有突出進步的時候,能耗水平下降可以解釋為經濟下行、耗能產業發展放緩。三是用電量增速回落。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至7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3137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9%,比去年上半年用電量增長幅度有所回落;其中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0%,創今年增速最低值。四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速回落。國家統計局8月28日公布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3491.6億元,同比增長11.7%,增速比1~6月份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823.3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比6月份回落4.4個百分點。多個數據都指向一種可能——中國經濟下行的勢頭還可能持續。
客觀而言,雖然整體經濟形勢面臨著諸多挑戰,但是穩增長不是難題。問題在于結構性失衡矛盾帶來整體的經濟發展扭曲,因此,需要決策層保持定力,持續推進結構導向的政策方向。對于地方經濟來說,由于地方的手段和資源都很有限,再加上全國各地都在競爭,解決起來反而不那么容易,尤其是房地產市場的歷史性下滑,使得地方政府依賴的“土地經濟”模式失效。可以看到,目前各個地方都面臨類似的問題:如何實現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如何找到新增長點?如何兼顧經濟、生態與社會發展?如何在新環境下招商引資?此外,全國還有262個資源型城市不同程度地面臨生態環境破壞、產業枯竭、城市經濟失去動力、尋找接續產業等多種問題。
應當注意,與國務院推動相關重大項目以及結構性投資相配套的是,央行日前再度強化了微刺激的力度,央行明確要求,支農再貸款執行優惠利率,貧困地區符合條件的農村金融機構的支農再貸款利率,還可在優惠利率基礎上再降1個百分點;農村金融機構借用支農再貸款發放的涉農貸款利率,應低于該金融機構其他同期限同檔次涉農貸款加權平均利率。
綜上可見,隨著一系列降低企業融資等政策的推出,在結構導向背景下,宏觀調控政策目前主要通過定向政策來實現增長均衡。在“新常態”思路下,筆者非常贊同以下的觀點:一是不再把追求高經濟增速作為政策目標,短期內會維持一個增長區間;二是必須推動諸如簡政放權、放開市場準入、打破壟斷等最基本的市場化改革;三是必須警惕局部風險系統化、擴大化。
編輯:羅韋
關鍵詞:政策 經濟 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