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住醫院比養老院便宜?滯留強占病房成打擊"醫鬧"頭號難題
馬上就訪
急診內科11張床位 7張被滯留病例占據
中午12點半,本該是忙碌了一上午的醫護人員抽空吃口午飯的時間,然而對于護士長小韓而言,她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沒有完成,那就是給躺在醫院急診大廳一角的于奶奶買飯、喂飯。由于家屬長期失聯,80多歲的于奶奶已經在醫院滯留了大半年。
走出人聲鼎沸的急診輸液室,小韓必須穿過一段狹窄的醫院走廊,走廊兩側躺滿了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加上三三兩兩的家屬,她必須側身才能穿行其中。按照相關規定,為保證需要急救患者能夠盡快得到救治,醫院急診走廊不得被人員、雜物占據。然而實際上,由于醫院床位緊張,盡管衛生間、樓梯口、窗戶下都住滿了患者,仍然無法滿足隨時可能到來的就診需要。
在急診輸液室中,一位92歲高齡的老人剛剛被急救車送來醫院,盡管情況危急,卻由于實在沒有床位,醫護人員只能為她找到一張座椅坐著輸液。而在她周圍,一些并沒有打著吊瓶輸液,床邊卻堆滿了臉盆、衣物、行李箱等生活用品的病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們多數占據著印有醫院字樣的床位,實際上卻并不需要接受急診治療。
“包括輸液室、留觀室在內,醫院盡最大可能給急診安排了四十來張床,然而實際上超過三分之一的床位都一直被滯留人員占據。”在小韓工作的急診留觀室,內科11張床位中,甚至有7張都被因各種原因長期滯留不走的患者占據,這些患者有的由家屬雇護工照料,有的則因家屬長期失聯而需要醫護人員進行照料。“除了占了床位,買飯、喂飯、請護工的工作有時也都由醫護人員承擔。”
個案
滯留醫院六年 “比住養老院便宜”
六年前因急性腦梗被送至醫院搶救的馮爺爺之后雖然恢復了行走和部分語言能力,但由于兒女工作忙碌無人照料,他在醫院急診的病床上一住就是六年多。“馮爺爺有保險,每個月病床費加上藥費3000多塊,外面養老院的全護病房要七八千甚至上萬,在醫院住要便宜得多。”照料他的護工趙女士介紹,自己24小時照顧馮爺爺,每月也只能在繳費的日子見到馮爺爺的兒女,工資都是直接劃撥到賬。
為了勸說家屬盡快接馮爺爺回家,醫院工作人員曾多次聯系他的兒女,然而得到的答復卻令人十分心寒。“家屬說,人一天沒有恢復到病前的樣子,就拒絕接走。稱腦梗容易復發,住在醫院免得家屬折騰了。”馮爺爺的主治醫師無奈地說。
八旬老人送至街道
又被街道再次送回
“我想回家。”已經居住在醫院大半年的于奶奶用含混不清的聲音告訴記者。半年前,于奶奶急性發病被鄰居送至醫院進行治療,盡管性命無憂,但喪失了行動及大部分的語言能力。由于于奶奶的兒子已失聯一年多,手機一直關機,加上本人始終希望出院,醫院聯系了于奶奶戶口所在街道,希望能夠為其進行擔保,尋找此后的照料養老機構。
“上午10點多送到了街道,晚上10點多街道又把人送了回來。”據于奶奶的主治醫師介紹,由于街道也無法聯系上于奶奶的子女,在把人送回醫院后,街道與醫院協商每日出資160元,由街道為于奶奶雇護工進行護理。“盡管能夠明白這種情況的難處,但醫院畢竟不是養老機構,不僅影響其他患者的救治,老人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容易再次感染患病。”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醫鬧 滯留搶占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