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專家為膽固醇平反:人體完全可代謝天然膽固醇
專家名片:西木(栗樹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健康管理專家。
食物本身就可提高“好膽固醇”
記者:現在很多人已經知道膽固醇有好壞之分,那么如何提高“好膽固醇”呢?應注意哪些飲食方法?
西木博士:要吃天然的食物,包括魚類、肉類、蛋類、內臟、蔬菜、菌類、藻類、水果和堅果,不吃或少吃糖、米、面和普通植物油,要吃就吃少量粗糧和冷榨的橄欖油、山茶油、核桃油和亞麻籽油,補充左旋肉堿和深海魚油。
有不少人知道雞蛋、豬肝之類的食物膽固醇超高,所以就不敢吃,這不科學。這些食物的確是高膽固醇食物,但多吃高膽固醇食物并不一定會升高血清膽固醇。不僅不會,如果吃法得當,還有機會降低總膽固醇,升高“好膽固醇”。當然,這需要條件,是我們所食用的肉類或其他含膽固醇的食物應該是天然的、整體的、未被氧化的。
人體完全可代謝天然的膽固醇
記者:醫生一般建議人們少吃高膽固醇的食物,這也是一個誤區?
西木博士:在歷史上,醫學界對膽固醇的認識走過兩次彎路,才有了今天流行的誤區。上世紀初,一位年輕的俄國醫學研究員給兔子喂動物蛋白,結果實驗兔子得了動脈硬化。于是,部分醫生便認為人多吃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可以造成動脈硬化。但他們聰明反被聰明誤,忘了兔子不是人而是食草動物,食草動物是無法代謝膽固醇食物的。
后來,又有研究人員使用蛋粉或奶粉檢測膽固醇的實驗,結果被試對象也吃出了動脈硬化。于是,這些研究人員就得出結論:膽固醇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但他們沒有認識到:這些蛋粉或奶粉是經過加工、分離和高溫處理的食品,其中的膽固醇已經被嚴重氧化,就像被油炸過的食物,人體無法正常代謝,可以造成動脈粥樣硬化一樣。所以,這些實驗并不能證明雞蛋及其中的膽固醇本身有問題。
還有人害怕或歧視紅肉,認為肉里有很多脂肪,其實也沒有這個必要。人類吃肉(包括動物脂肪和膽固醇)的歷史已經超過數百萬年,并且得以不斷進化,人體的消化系統代謝天然脂肪和膽固醇完全沒有問題,否則我們早已在地球上消失了。我在世界長壽之鄉廣西巴馬考察時就曾發現,那里的百歲老人吃的油主要是豬油。
“壞膽固醇”也是功臣
記者:雖然天然膽固醇沒有問題,但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盡力降低“壞膽固醇”的攝入量?
西木博士:其實“壞膽固醇”也是人體所必需的,與人類的發展而言,它也是功臣。只是如今包括一些醫生在內的大部分人有脂肪和膽固醇恐懼癥,人們談脂色變。事實上,膽固醇并不可怕,包括“壞膽固醇”。那些所謂的“壞膽固醇”,正是構成我們身體細胞膜、膽汁酸、性激素和維生素D的主要原材料。沒有膽固醇,地球上就沒有細胞生命,動物就沒有性欲,人類就不可能直立行走。
并且,大部分人不知道,“壞膽固醇”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重大功能——修補動脈壁滲漏,因而堪稱“血管防水創可貼”。膽固醇是一種像蠟一樣的東西,當你的動脈受損時,“壞膽固醇”便搭載低密度脂蛋白迅速趕往現場,前去修補受損的動脈壁,堵住漏洞。所以,動脈硬化損傷越嚴重,血清膽固醇就可能越多,但它們不是導致動脈硬化的原因,而是動脈硬化的結果。正如《吃好不求醫》一書的作者普朗克所說,“就算你看到消防隊員在起火的建筑物里,不代表就是他們放的火。”
那么,動脈血管壁為什么會發生滲漏呢?從壞血病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知道,缺乏維生素C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飲食完全沒有維生素C,它們受損的血管里就會出現大量脂蛋白;而一旦維生素C攝入充分,受損的血管就不會出現脂蛋白斑塊。
人體膽固醇和食物膽固醇需區分
記者:但還是有多項研究顯示,攝入太多的膽固醇,血清膽固醇會升高,究竟人體中的膽固醇和食物中的膽固醇有沒有直接關系呢?
西木博士:人體內的膽固醇與食物里的膽固醇完全是兩回事。兔子吃的草里完全沒有膽固醇,但兔肉里有膽固醇,它從何而來呢?是因為動物自身可以合成膽固醇。人體不僅可以自身合成膽固醇,還可以自動清除多余的膽固醇。
營養學家發現,人體每天需要的膽固醇數量是相對固定的,當從食物里攝入的膽固醇不足時,人體就會自身合成來補充;當從食物里攝入的膽固醇過多時,腸道會自動把多余的部分排出體外。人體這個完美的膽固醇代謝機器在處理天然食物時運行正常,只有在處理人工食物時才會出現故障,如精制的糖、淀粉和植物油,以及高溫處理過的脂肪和膽固醇,如超市里的蛋粉、奶粉或烤制、油炸食物。
美國健康飲食科普作家普朗克女士在農場長大,受低脂低膽固醇輿論的誤導,在中學時代變成一個嚴格素食主義者,結果體重直線上升,體質不斷下降。大學畢業后,她發現了素食的營養缺陷和肉食的營養價值,她自己也在食用更多含有飽和脂肪的食物,結果顯示她的膽固醇、HDL、LDL、甘油三酯,以及其他心血管健康的指標都很正常,現在她也開始撰文贊頌膽固醇和飽和脂肪了。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膽固醇 食物 西木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