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參考 參考
突破中職教育現實之困:四大因素制約其發展
編者按:當前,對于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發展前景的判斷,觀點交鋒往往十分激烈。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中職課題組在過去半年中,對全國東中西四個省三十個縣市近百所中職學校進行了調研。調研發現,中職教育的現狀比其他類型和層級的教育都更為復雜。在各地不同的發展環境中,中職學校提供著多樣化的教育功能,形成了不同的發展模式。對于這些中職學校發展的現實困局,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要理解紛繁復雜的現狀,跳出對于中職教育的刻板印象,才能摸索到中職教育發展背后的邏輯。
就業與升學:中職教育兩大功能
從學生培養目的的角度來說,當前我國中職學校實際上主要具有兩大功能,即就業前教育和升學教育,而后者在人們的討論中往往被忽視。就業前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畢業后直接就業,學校給予學生的主要是就業所需要的技術技能培訓;而升學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畢業后升入高職或本科院校,學校要讓學生為參加相應的升學考試做好準備。
各地中職學校在這兩種功能上的側重不一樣。辦好就業前教育,需要雙師型師資、昂貴的實習實訓設備、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環境,以及深度的校企合作,成本較高。在用工荒的大背景下,這些畢業生不愁就業;但是,從預期收入、勞動環境、發展前景、社會地位等方面來說,中職畢業生畢竟比不上高等院校的畢業生,這類教育對于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不具有吸引力。
升學教育滿足了部分渴望接受高等教育、支付能力有限而又面臨當地普通高中學位不足情況的家庭的教育需求。近年來中高職貫通培養的政策已經在全國普遍推行,部分省區甚而有本科院校定點招收中職畢業生的政策。雖然后者的覆蓋范圍有限,但是從調研的情況來看,這種政策的影響十分顯著。例如在課題組調研的某省,中職的對口高考本科指標全省超過2000人,升學教育因此成為該省各個縣中職學校的主要功能。而在另一個調研省,對口高考本科指標不足200人,在該省就很少看到以升學教育為主的中職學校。
撇開各級政府發展中職的政策目標不談,僅僅關注中職學校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的話,我們看到,在激烈的生源競爭下,一個中職學校生源多不多、是否有活力,與其是否選擇了符合自身條件與區域特點的發展模式有重大的關系。辦升學教育,受財政投入等因素的影響較小,良好的學校管理是關鍵,因此中西部地區的農業縣的中職學校也能夠提供高質量的升學教育。與之相比,就業前教育在師資、設備、實習實訓、校企合作等多方面都有較高要求,在財政投入不足、其他融資渠道不暢的情況下,中職學校辦好就業前教育很不容易。
影響中職發展的四大要素
在諸多區域特征中,四個關鍵要素決定著一個地區的中職教育發展:居民收入、產業特征、財政能力和制度創新。
一般來說,收入越高的家庭,越不愿意孩子接受中職層次的就業教育,對升學教育的需求往往較高。一個地區的產業特征,決定了中職畢業生能否在當地找到有較高質量的就業崗位。財政能力是制約地方政府的中職教育供給的關鍵,財政能力弱的地區一般無法為公辦中職提供充足的條件保障。
在產業基礎和財政能力強的地區,一般來說具備提供較好的就業前教育的潛力。但是,如果當地居民收入較高、不愿意孩子接受職業教育,中職學校的就業前教育這個功能也發展不起來。于是,中職學校往往依靠外地生源來彌補這一缺失。遺憾的是在中職免費政策實施之后,東部一些省份為了減少財政負擔,往往縮減了本地優質中職教育對非戶籍學生的開放空間,使這些學校轉而以升學教育為主,進一步加深了此類地區產業用人需求與中職教育模式之間的矛盾。東部某省的經濟發達縣市正普遍陷入這一局面:2010-2013年間跨區域招生規模下降超過50%,中高職銜接和對口升學比重超過畢業生的70%,升學教育成為了當地中職的主要模式。
在中西部等產業基礎和財政能力薄弱地區,受限于辦學條件和深度校企合作難以開展等不利因素,中職教育往往難以為繼,日益萎縮。生存較好的學校主要提供的是高質量的升學教育。
除了學校層面的努力外,很多地方政府努力通過制度創新,特別是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的中職學校,積極克服財政能力和本地產業這些方面的束縛。地方政府所推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有如下三種情況:(一)直接對公立中職學校進行股份制改造,將控股權讓渡給民間資本,地方政府在師資、土地、校舍、運行經費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二)用工企業與中職學校以股份合作制的方式,建立特定專業的校企合作實訓基地;(三)民辦中職學校或者勞動力培訓、中介公司與公辦學校進行特定專業的聯合培養,并以股份合作制的方式分享合作的收益。
通過引入混合所有制改革,部分地區突破了客觀條件的制約,實現了以就業前教育為主的中職發展模式。在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本地交通運輸業發達,對于汽修人才需求較大。但是,政府財力有限,財政投入不足,難以支持一個較高質量的汽修專業。通過和本地民辦中職學校進行汽修專業的聯合培養,由民辦中職學校投入實訓基地和實訓課程教師,縣職教中心和民辦中職學校形成了事實上的共生關系——民辦機構通過此類合作降低了獨立辦學的固定成本,公辦學校則提高了教學實訓水平,辦學收益由雙方共享。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 中職教育 中職教育現實 就業與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