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聚·焦點聚·焦點

“種糧補20元,不種糧補160元” 現代農業遭遇發展瓶頸

2014年08月14日 09:03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20元補貼無異于杯水車薪”

  陜西省鳳翔縣匯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芝娟表示,目前糧食種植各項補貼政策鼓勵種田的導向作用在一些地方有所弱化,難以調動基層的種植積極性,尤其挫傷了增產穩產“排頭兵”的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性。

  湖北省宜城市雷河鎮辛常村的種糧大戶童啟國今年迎來了豐收年,400畝土地收了近20萬公斤小麥,比去年多了近5萬公斤。“今年小麥品質好,每斤多賣了1角2分錢,比去年增收10萬元!”他說,國家出臺了許多惠農政策,種糧食勁頭更足了。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這個政策很有針對性,聽了真是暖心坎。”童啟國說,但從目前來看,他還沒完全享受到該優惠政策,糧食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有時有、有時沒有;土地流轉后,還是流轉土地后進城務工的農民拿補貼,新型經營主體拿不到補貼。

  “享受不到國家的糧食補貼,這是新型經營主體面臨的普遍現象,肯定影響種糧的積極性。”安徽省壽縣賢成家庭農場主孫賢成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縣里出臺了補貼政策,對種植200畝以上土地的新型經營主體每畝地每年補貼20元,但加上流轉費用,每畝地的年均生產成本近2000元,20元補貼無異于杯水車薪。

  孫賢成說,在他流轉的區域范圍內,農民每年每畝地能拿到各類糧食補貼160多元。“我們真正種糧的,只拿20元的補貼;而那些不種地的農民,卻可以拿到160元的補貼。這怎么能說鼓勵種糧呢?”

  受訪新型經營主體認為,各地可在穩定現有補貼政策的基礎上,新增種糧補貼,并向糧食商品率高、社會貢獻大的現代經營主體傾斜,通過加大對土地流轉、農機具購置等補貼力度,推動土地流轉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實現規模經營。孫賢成、張芝娟等進一步建議,建立績效考評機制,根據種植規模、經營效益或服務質量等指標,對社會貢獻大的新型經營主體以獎代補。

  “借款70萬,利息支出近10萬”

  記者在多地調研了解到,新型經營主體資金季節性需求大,但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他們依然面臨較為嚴重的融資難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何勇向記者表示,如果承包經營權可以抵押了,他的融資難題就有希望解決了。然而,當何勇找到銀行時,銀行還是以缺乏有效抵押物為由拒絕了他。

  何勇說,他去年共計投入近100萬元,進行土地整治、添置農業機械等。這些錢有時向親友借,有時只能從民間借貸,需要承擔高昂的利息。“去年我各類借款達70多萬元,僅利息支出就近10萬元。干農業本來利潤就低;融資難,讓利潤更薄了。”

  陜西省富平縣富秦星農機專業合作社也遇到了類似的融資煩惱。合作社理事長宋景西表示,近年來他們合作社一直為包括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在內的新型經營主體提供包括統一農資供應、統一糧食收購等在內的綜合服務,但流動資金短缺成為合作社面臨的最大困難。他說,包括化肥、油料等在內的農資產品,需要合作社先行墊付資金;同時,從農民手中收糧,也需要合作社預留收購款。這些資金一年就需要600萬元左右,這對實力有限的合作社來說,無異于一筆巨款。

  宋景西說,由于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條件嚴格,每年他只能以個人名義找第三方提供擔保向銀行申請貸款,合作社經營的風險全部由個人承擔,但貸來的資金也只有300萬元左右,離合作社的需求尚有差距。他建議,相關部門應盡量簡化合作社貸款程序和要求,同時出臺土地經營權抵押的實施細則、明確擔保物范圍,同時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提供融資途徑,解決新型經營主體發展中的資金瓶頸。

  不少糧農還建議,建立貸款擔保扶持制度,把新型經營主體貸款納入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的業務范疇,或單獨成立農業擔保公司服務于農業貸款;同時,參照國家對其他類型企業貼息貸款政策,讓新型經營主體也享受貼息貸款優惠。

編輯:羅韋

01 02 03

關鍵詞:種糧 糧食 種糧補貼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看 | 亚洲天堂第一页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观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不卡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二区 | 五月天激情在线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