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話·數據話·數據
信托搶食90萬億家族財富蛋糕
專家稱,遺產稅和信托登記制度缺失是市場發展最大制約因素
20多家機構三大模式試水
在泛資管的背景下,通道業務的分食促使信托公司相繼走向轉型之路。然而,“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本源又為信托業開拓了一片90萬億的新“藍海”。近日,信托公司、私人銀行、第三方理財等爭相占位,試水家族信托業務,為客戶量身定制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業內專家認為,在信托業轉型的十字路口上,家族信托業務似乎正為業內帶來一絲曙光,但在現階段稅收、信托登記等制度和法律環境下,家族信托暫時還不能勝任信托業“救世主”的角色。
現狀 20多家機構紛紛試水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中國家族財富傳承峰會上獲悉,中國民生銀行今年一開年便與重慶某大型企業合作成立家族辦公室,第一單50億元人民幣業務也剛剛落地。而此前,國內最早推出家族信托服務的招商銀行,在去年5月正式簽約國內首單財富傳承家族信托以來,目前已累計簽約近50單,客戶需求案例超過500個。
今年以來,中信信托、上海信托等也紛紛成立家族信托管理辦公室,尋求為家族企業尋找適合的傳承模式和財富管理平臺。此外,包括平安信托、北京信托、中融信托、紫金信托、諾亞財富、陽光保險等公司均在家族信托領域有所嘗試和創新。
其實,早在被業界稱為中國家族信托元年的2013年,美的集團的何享健家族、萬象集團的魯冠球家族、以及李彥宏、馬化騰等企業層面的家族辦公室便已悄然成立。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包括瑞銀、瑞信等這些外資銀行在內,國內大約有20多家機構試水家族信托業務。
所謂家族信托,又被稱為“遺產信托”,遺囑人立下遺囑,將自己的遺產設立成專項基金,并把它委托給受托人管理,基金收益則由受益人享有的三方關系。受益人既可以是繼承人,也可以是慈善機構或者任何個人或組織。家族信托最早雛形是信托公司開始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財富管理解決方案。但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招商銀行、北京銀行、歌斐資產、國際家族基金協會等機構陸續啟動了家族信托管理業務。
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最新發布的《中國信托業發展報告(2013—2014)》介紹,目前信托公司獨立或者與銀行合作開展家族信托業務主要分為信托公司主導模式、“私人銀行+信托通道”模式和私人銀行與信托公司合作模式等三大類型。其中,2013年平安信托推出的“鴻承世家”系列信托公司主導模式,其產品財富傳承功能又分為設立專項基金、私人與法人財產分割、多元化財富分配等。而“私人銀行+信托通道”模式則更體現私人銀行資金的主動管理,而信托則較為被動,僅為資金的一個投向而已,在一定程度上類似于“通道”作用。
“我們私人銀行現在主打的產品是家族基金,其理念是把國內所有的家族作為我們的戰略伙伴來發展。現在成立的家族基金,我們自己參與投資,我們一般占大部分股份,以實現與企業共同發展的初衷。”對此,民生銀行私人銀行部副總裁李文對記者表示。他認為,只有企業壯大,實現多元化、國際化后,才便于提供一些其他的服務。
對此,某信托資深人士4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資產管理規模不斷擴大,無論監管層面還是公司層面,家族信托都被視為信托公司的轉型方向,同時也是私人銀行和第三方理財機構“覬覦”的地盤。不管哪種合作模式,其目的都是索取未來的主動權和現實利益的最大化。
編輯:羅韋
關鍵詞:信托 家族 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