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電子垃圾之都”轉型步履維艱
體制受限 資金短缺 技術薄弱 土地掣肘
業務資質缺乏 拆解技術落后
“如果沒有開展相關業務的資質、權限,即使有再好的規劃都將是空中樓閣,貴嶼也無法做到產業升級。”張楚豐認為。貴嶼目前存在嚴重的污染,除了過去監管問題,拆解技術落后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自2010年開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環保部等多個部委在“十二五”期間聯合評選50個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目前已評出4批共39個基地。評出的基地將獲得2億至5億元的國家資金補助。雖然當地政府多番努力,但是貴嶼鎮至今還是沒被選上。
林秋榮說:“貴嶼產業很有基礎,需要大投入解決的問題也更大,貴嶼都不能列入‘城市礦產’基地的話,那還有什么地方能算?”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安太成也認為,國家應盡快考慮將貴嶼列入“城市礦產”基地加快發展。
與此同時,因長期處于灰色邊緣地帶發展,貴嶼缺乏開展相關業務的資質。如廢舊電子電器產品的交易資質、原料的進口資質、稀貴金屬交易權等,這意味著貴嶼的原料來源和處理是非法的,“如果沒有這些資質、權限,即使有再好的規劃都將是空中樓閣,貴嶼也無法做到產業升級。”張楚豐認為。
安太成等專家認為,貴嶼目前存在嚴重的污染,除了過去監管問題,拆解技術落后是一個很大的原因。由于拆解行業在貴嶼已形成比較優勢,且是由生產原料需求驅動的。因此,專家們認為,采取政府、企業聯動的形式,可以促進產品結構升級,實現雙贏。雖然管委會正有關科研機構合作,但目前仍缺乏一個整合現有研究團隊跟民間技術和產業的產學研基地,因此貴嶼的拆解技術得不到系統的技術支撐。
制約產業園建設的關鍵因素還在于用地權限。據介紹,貴嶼傳統上是農業區,沒有工業用地。要建循環經濟產業園,就需要先更改土地性質,而這需要國土資源部批準。產業園首期500畝,已完成手續,規劃進駐160家企業;二期1700畝,計劃進駐500多家企業,土地將按程序還要招拍掛,然后項目才能建設,而且要將3000多家企業全部入園,現有規劃園區難以容納。
多舉措促循環經濟入正軌
業內人士認為,應從頂層設計、財政支持、技術更新等方面能打破原有瓶頸,這樣貴嶼的拆解產業不但能走上循環經濟的正軌,而且巨大的“城市礦產”將發揮重要的戰略意義,成為當地加快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解決廢舊產業環保化處理的問題,從環保技術、產業管理、土壤修復上,都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張楚豐、安太成等人士認為,由于貴嶼現有產業基礎在國內具有不可替代性,因而建議首先加強頂層設計,升級為省級或國家級園區,采取“一專雙特”的措施,即設立一個專門的部門,制定特殊的政策,授予特殊的權限來解決問題,如管委會的職能既向下能促使鎮、村、企業順利入園,又向上能短距離接觸省和國家有關部門,同時還能統籌技術研發提供技術支撐。
其次,財政資金投入適當傾斜。張楚豐認為,園區如果發展得好,成本可以很快回來,并且獲得可觀的盈利,因而政府在財政資金的投入上應大膽傾斜。
第三,積極爭取合法資質。目前貴嶼正在申請相關資質,而這些資質都需要國家部委審批,當地迫切希望得到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尤其在申報“城市礦產”示范基地方面,國家還剩下寶貴的11個名額,如能爭取到,對貴嶼將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期盼推動貴嶼園區升格為進口電子廢棄物綜合處理利用的監管試驗區,從而確保園區原料來源,全程監控環保。
第四,用地指標亟待落實。據張楚豐介紹,園區前期已下撥了2500畝的建設用地,但要完全做到拆解企業和其他塑料制造企業入園集中生產,目前的面積還不夠。而二期用于塑料再生產的500畝地,尚未獲得批復。按照廣東省規定,要升級為省級產業園區,工業園總體規劃面積要達到6000畝以上,因此增加建設用地指標是前提條件。
最后,循環經濟環保化的核心在于技術。當地迫切期望能夠在貴嶼設立省級或國家級的電子拆解技術研發中心,并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以配備相應的設備和聘請專家從事專門的研究工作,與此同時加強污染物的排放和預警系統等。
編輯:羅韋
關鍵詞:貴嶼 產業 園區 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