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歷史是一道“思考題”
——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導演馮小寧談甲午戰爭題材影視劇創作
以文化視角反思
問:今年是甲午戰爭120周年,您在20多年的創作中,對甲午戰爭的認識有什么變化?
答:對于這段歷史,中國歷史界和世界各國歷史研究都很關注。比如從軍事上,我們可以研究中日雙方武器裝備的狀況、戰略戰術的運用、指揮的優劣等等。在寫《北洋水師》的時候,已經涉及了很多歷史思考。比如不是按照以往的觀點,把甲午戰爭的中國失敗歸結于慈禧太后、李鴻章等某些個體,而是認識到清王朝腐敗的制度。很多歷史學家說,中日之戰是制度之戰,準資本主義對戰腐朽的封建主義。日本在經過明治維新以后,很少有腐敗現象,但在當時清王朝腐朽的統治下,慈禧太后大權獨攬,雖然已經意識到海上實力的重要,購買軍艦,建立海軍,但是統治者和官員更多地是把民眾的血汗和國家的資源用于自己的享樂,軍隊各級貪污腐敗嚴重,效率低下,怎能不敗?
我個人認為,到這里還要繼續深入,對于甲午戰爭,我們不能停留于譴責,更要思考一些問題。為什么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兵敗如山倒,幾百萬大軍被數量上少于自己的日本軍隊打垮?整個中國民眾當時是缺乏凝聚力的,沒有形成團結的力量。在當時腐朽的封建制度下,整個社會文化十分墮落,以提籠架鳥、吃喝嫖賭、抽鴉片為時尚,民眾缺乏斗志。時隔20多年再次走進這段歷史,我更真切地感到:一個民族能否真正強大,說到底拼的是文化,文化墮落了國家必亂,民族必亡,文化腐敗了就是從民族的根上爛了,文化腐敗導致價值觀混亂,也是所有社會腐敗之源。我們在反思舊制度造成的慘痛教訓中,還要反思文化層面,才能更加珍惜今天的發展,抓住改革開放這個機會,追上世界的步伐。
同樣,對于這場戰爭的對手——“鄰居”日本,也要從文化角度分析。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有其深刻的文化淵源,日本早在100多年前就把侵略中國定為國策,把侵略中國作為國家發展方向,其一代一代努力發展,目的是為了吞并中國。這是一種“菊與刀”的文化,影響其政治傳統。
問:《東方有大海》正是要表達出這些思考?
答:是的,在20多年的創作中,我對甲午戰爭的認識不斷深入。托爾斯泰說,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往往要經過一個歷史階段后才能比較深刻地反映它。甲午戰爭已經120年了,面對所有的這些思考,通過《甲午大海戰》這一個電影講不透,我覺得一定要用電視劇,有充足的容量,有40集的長度,去把這段歷史重新梳理出來。我不編造東西,而是告訴大家事實。中國的海洋100多年來備受侵犯,幾乎每一次國恥都始于海上。從《北洋水師》到《甲午大海戰》再到今天的《東方有大海》,我始終認為,必須在全民中培養海權意識。我們是有海洋領土的,比如說南沙,這是祖先留給中華民族的領土,它只不過被海洋覆蓋,所以對于領海我們也要有寸土不讓的國家意識。
有感情地“創作”歷史
問:用影視劇來表現甲午戰爭這樣的歷史題材,歷史考證必不可少,作為編劇和導演,您與歷史學家的表現手法顯然不一樣,您怎樣表現這些歷史事實?
答:對于甲午戰爭這段歷史,我也算是“半個專家”了,但我不敢妄讀,只是盡可能在歷史事實中去摸索。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事件,是史學既定的,我們盡可能讓影視劇接近真實歷史。史學研究不是藝術應負的任務,但也自然要有創作者自己觀點的流露和藝術的虛構。
我想很多人應該有這樣的體驗,用一個專題片告訴大家的歷史事實往往不容易讓普通民眾進入,但是通過人物的命運,人物的感情、交往、沖突、矛盾就容易讓更多的民眾進入劇情,進而感受這段歷史的事實,這是電視劇的魅力。
甲午戰爭相關的歷史資料浩瀚如海,我當然要做詳細的考證和整理工作,這是20多年來一直堅持的。通過一些參照,用藝術作品把這段歷史整合,然后創造一個“歷史”,把干枯的資料和數據,提升成一個個活生生的更加接近歷史真實的人物和情節。這個創作過程就好比寫史書,寫作手法是通過劇本,通過鏡頭,通過演員表演來表現,具體的數據則要參照歷史事實。比如幾月幾日,鄧世昌說的某一句話,我們可以把它變成一句臺詞。又比如日本內相外相串通內閣竊取中國的釣魚島,這是日本史料中記載,由我們的歷史學家考證出來的,大眾并不了解,通過這樣一個情節,就表現出來了。
問:那么具體到您現在正在拍攝的這部《東方有大海》是怎樣表現的呢?
答:《東方有大海》的劇本非常好看,非常傳奇,人的命運起伏跌宕,感情豐富多彩,尤其是男人之間的那種友情。不過《東方有大海》與《北洋水師》、《甲午大海戰》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以前我們說到這段歷史,到中國戰敗就結束了。《東方有大海》則不是這樣,這個敗仗只是前半部分,經過歷史的滄桑,后半部分全部寫這些為了保衛中國的海洋主權、領土的好男兒們決死相拼、臥薪嘗膽、東山再起,使中國海軍的這股星火沒有熄滅,后來在抗日戰爭中,與日本侵略者奮勇斗爭,一直寫到最后中國終于獲得勝利。延伸到抗日戰爭勝利,這是最重要的一步。這也決定了這部電視劇在制作上難度更大,目前我們正在緊張拍攝中,劇中演員很多自降片酬。我們也得到了很多方面的支持,能夠把精力集中放在電視劇的質量上。
問:不過,影視劇說到底是一種藝術,藝術不能與事實畫等號,在創作“歷史”中,如何處理真實與藝術之間的關系?
答:這首先要求導演要有深厚的歷史素養,對于導演來說,懂得歷史太重要了。導演是什么?不是光喊喊預備開始的,真正優秀的導演是像謝晉、吳貽弓、謝鐵驪那樣,有強烈的民族責任感,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各行各業的知識,還要有良好的品行、藝術感覺以及組合能力。
我對甲午戰爭的歷史有深厚的感情,在進入這段歷史,研究歷史資料中的人物時,我是從藝術的角度換位進入的。看著那一本本泛黃的日記,我會想,假如我是100年馬尾海軍學堂的留英學生,會有一種怎樣的激情,會多么希望報效祖國,而當回國以后看到國家封建社會墮落的現狀,看到旁邊的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勢,自己作為一個軍人應該怎么辦?鄧世昌會怎么想?李鴻章又會怎么想?我要做的是進入每一個歷史人物的內心,然后把他們的感受剖析出來。《東方有大海》的劇本給很多歷史學家看過,他們都是很認同的。
編輯:羅韋
關鍵詞:甲午戰爭 馮小寧 北洋水師 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