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聚·焦點聚·焦點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將有30條經驗可復制推廣

2014年06月30日 10:54 | 作者:何欣榮 周琳 姚玉潔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爭相分享“溢出效應”營造更優營商環境

  截至今年4月末,上海自貿區累計新設企業8700多家,堪比其前身上海綜合保稅區20多年的成績。這樣的成績,體現了改革開放的紅利,卻也讓一些周邊地區惴惴不安:上海自貿區帶給鄰居的,到底是“虹吸效應”還是“溢出效應”?

  “我們招商6年,還不到1000家企業,不及上海自貿區一個月的成績。”一位地方官員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他擔心區域間的差異會因此拉大,“有水的地方淹死,沒水的地方干死”。

  不過,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自貿區企業投資熱情的高漲,和部分地區外商投資額的下滑,并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這主要基于三個原因。一是隨著勞動力、土地成本的上升,外商投資增速放緩在國內是普遍現象。二是很多入駐自貿區的企業,目前業務還沒啟動,并未產生實質性的分流。三是自貿區超過90%的入駐企業,是貿易、服務類企業,與我國大部分地區以制造業為主的結構截然不同。

  由此可以看出,迄今為止上海自貿區并未對周邊地區產生“虹吸效應”。與之相反,一些區域還率先提出要分享自貿區的“溢出效應”。

  江蘇昆山一家企業負責人就表示:“金融改革是自貿區先行先試的重點。目前國內企業普遍存在融資成本較高的問題,海外資金價格非常便宜,可以通過試驗區引進來為實體經濟服務,國內制造業將因此得到更加高效的金融支持。”

  “溢出效應”最重要的還不是這些有形布局,而是發展理念上的無形轉變。《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了解到,上海自貿區成立后,周邊的蘇州、南通等城市,多次派人來學習。學習重點不是“招商引資”經驗,而是如何通過政府改革,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比如,政府管理的透明,就是營商環境的重要元素“有些地方反復向我們打聽,能吸引這么多企業,是不是還有一些暗地里實行的小政策?”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說。實際上,把所有“干貨”寫在紙面上,盡可能讓投資者一看就知,才是自貿區追求的目標。

  由于一開始就并非設定在政策洼地,其監管思路和方式的轉變,更容易被復制推廣。上海各區縣因“近水樓臺先得月”,以自貿區為“坐標”,紛紛出臺全面改革的“路線圖”。上海黃浦區率先推出負面清單,著力打造更公平開放和透明的市場環境;靜安區提出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探索“鼓勵清單”服務模式、推進貿易便利化等;在郊區松江,政府改革的“自我革命”已將工業項目行政審批時限壓縮2/3……

  “上海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立足國家戰略、圍繞制度創新,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地把自貿區建設好、管理好,力爭在今年四季度拿出第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基本制度體系和監管方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指出。

編輯:羅韋

01 02 03

關鍵詞:上海自貿區 上海自貿區將形成約30條成功經驗向全國復制和推廣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偷自视频区在线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日本亚欧视频 | 亚洲欧美国产另类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 | 日韩一级欧美动漫国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