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川大七旬教授手寫百萬字教案 走紅校園(圖)
川話演繹 古文課程不再古板
每堂課嚴廷德都會穿得西裝革履,有時戴著校徽,因為對他而言每一堂課都是神圣的。嚴廷德認為,學生到大學求學應該帶走知識與大學精神。他雖然年事已高,但上課絕對不迂腐、不會馬虎。一些高校的國學課堂可能僅僅講講《論語》、《孟子》,因為至今為止學術界對國學的界定都沒有統一嚴格的定論。
但他專門選擇學生在其余課堂或者在書籍中不易翻閱到的內容進行講授。經史子集,他不講史,因為《二十四史》歷史課可能講授,不講集,因為文學課可能講述。他專門精挑細選《十三經》以及《九十六家》等結合時事進行分析。“我希望學生們能夠將知識融會貫通,所以特別強調知識的整體性構架。”
先生的課會不會太死板?學生周文嬌說,嚴教授每天都帶著笑容,也講笑話、談時事,學校要求說普通話,他會盡量用四川話去“演繹”,有時候惹得全班大笑起來。
學生點贊 掀起手寫風潮
已經畢業四年的范雅思至今珍藏著嚴教授手寫教案的副本。偶爾需要查找資料時,她還會從書架上取下厚厚的教案副本,在字里行間尋找答案。她說,教案體現著老師負責的職業精神、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求實的處世精神,這份珍貴禮物中的正能量一直影響著她。
“相比提綱挈領式的電子課件,手寫教案顯得更為詳盡。老師在黑板上板書,無形中也促使我們多記筆記,主動跟上思路。在課下同學間互相交流時,教案也是很好的依據。”大三學生王爽十分珍惜教案副本,她說,“從教案的一筆一劃中可以感受到嚴老師付出的巨大心血,我都不忍心直接在上面做筆記,而是另用一個本子記錄。”不少同學說在手寫教案的影響下對書法產生了興趣,開始有意識地多寫多練。
|人|物|故|事|
學生眼中:教授講義愛不釋手
孫權:這學期,我特別借用老師的《國學》講義去小賣店復印,一共花了20多元,印了幾百頁。其中有論述、有作品,引申材料,我愛不釋手,這將在我工作以后都非常具有珍藏價值。我現在上課都要做筆記,學會整合與整理。
周文嬌:我們稱呼他嚴爺爺。他已經72歲高齡看起來卻只有50多歲,身體硬朗。每天早晨7點,你都能準時在食堂看見他喝著一碗粥,吃一個包子與一個雞蛋。傍晚,他準時出現在東坡大道上散步,隨時都面帶微笑。
劉定暢:將近百頁厚的《國學》手寫教案捧在手中時,受到了不小的震撼,明白了老師們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是怎樣煉成的。做學問、搞研究都很需要沉下心來,耐得住寂寞,慢慢積累文化學養,這正是沉甸甸的手寫教案給我的最大啟示。
在他看來:備課需要靜心剖析
記者:這是一個多媒體教學的時代,為什么您還在保持這種傳統?
嚴廷德:多媒體始終只是一種輔助工具,如果過于依賴它,反而會讓學生的強制記憶能力、瞬間記憶能力、書寫能力等得不到鍛煉。手寫、板書的方式能夠帶動課堂互動,有利于讓學生回歸傳統、融入課堂。
記者:有人說您這樣落后嗎?嚴廷德:年輕人可能習慣用多媒體做教案,但是很多東西他們不會走心,只在電腦上復制粘貼就是。沒有靜心剖析的備課,是教學的進步還是落后呢?
記者:您會要求學生也手寫作業嗎?
嚴廷德:是的。“手寫”其實是一個修身養性的過程,能培養人的專心、細心、耐心、毅力等優秀品質,漢字本身也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川大教授手寫百萬字教案 手寫百萬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