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話·數據話·數據

中企海外購礦八成虧損

業內專家呼吁既要走出去又要防風險

2014年06月19日 09:07 | 作者:杜放 姜雪蘭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缺乏風險分散機制

  專家認為,隨著企業走出去自發性、市場化逐漸增強,當務之急,我國需培育專業并購基金,支持投貸放大等機制,降低單一企業、單一資本形式在海外擴張的風險。

  “近年來海外投資發展非常的迅速,僅以2012年為例,當年境外的股權投資就有652億美元。”賽領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總裁、上海證券交易所原副總經理劉嘯東認為,為減少企業“走出去”風險,大規模的并購項目可更多采用基金等市場化方式。專家認為,對于戰略性資源礦種,可形成投資保險等市場化支持。

  曾參與大型企業五礦集團、中信金屬海外成功并購的彭菲力認為,礦業投資的特殊性在于價格走勢波動大、名義儲量與實際可開采量有差異,相較制造業并購風險更大。而日本等國海外購礦主體是貿易公司,采取發股、發債、并購基金等多種融資方式,分散虧損風險。然而,這類風險分散機制在我國企業中依然少見。

  事實上,境外并購的強大需求以及人民幣強烈的輸出動力下,企業“出海”是市場發育迫切需求。必和必拓、力拓、FMG等澳大利亞幾家大礦業公司的大量項目中,多有日本住友、三井財團作為不超過20%的小股東。

  據介紹,目前已不乏采取分散風險的基金、合資項目公司運作的中國企業。4月,紫金礦業與加拿大上市公司Sprott及美洲現代簽署合資協議,計劃募資5億美元設立離岸礦業基金,用于購買海外礦業。并購的主戰場將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也有礦業人士建議,隨著“購礦熱”升溫,應向多元化礦權合作傾斜。澳大利亞礦業協會主席Lewis-Gray近日在上海出席“澳中資源行業午餐會”時表示,介紹礦業投資條件,吸引中國資本進入合作,已成為澳洲礦企的重要工作。

  據介紹,為了吸引中方企業投資海外礦產,澳方主要礦企均通過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及澳方企業在華辦事處等機構,促進資本合作。

  “需要利用協會、股權合作等中介機制,引導企業準確定位市場風險。”上海市海外經濟技術促進會副會長張弢認為,在境外投資中,缺乏國際投資經驗仍是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特別是容易忽視法律環境、工會規則等非投資性環境風險,在報價方面照搬國內情況,高估投資回報率等。他建議強化協會等市場中介的投資咨詢、顧問作用。

 

編輯:羅韋

01 02

關鍵詞:投資 企業 礦業 海外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 日韩欧美国产传媒第一区二区 | 日本亚洲中文无线码在线 | 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 | 在线能看三级网站 | 欧洲一区二区精品的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