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人民日報四問樓市會撞冰山嗎:不會出現日本式斷崖暴跌
核心閱讀
■業內專家認為,樓市出現的調整既是正常的,也是宏觀調控一直所引導追求的。堅持控制投資投機性需求,不盲目擴大杠桿,住房金融就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如何看待增速放緩?
百城房價連漲23個月后首次下跌,但告別高增速不意味著市場終結
“我對住宅市場不看好。我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就是泰坦尼克號,馬上就要撞到前面的冰山。”5月底,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的“高調看空”,讓樓市走向再次成為焦點。
交易清淡、供需緊張緩解是今年樓市降溫最直接的表現。端午節期間,北京住宅交易量創下7年來的同期新低。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今年前4月,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6.9%。“同一片區,去年夏天中介還說沒房源,結果這倆月居然帶我們看了50多套房。”上月在北京西南二環買下一套二手房的蔡女士很感慨。
部分城市房價止漲甚至下跌,被認為是樓市分化、降溫的標志。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繼續增加,且首次出現區域性價格回調。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也顯示,今年5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環比下跌0.32%,是2012年6月以來連續環比上漲23個月后首次下跌。
外資機構集體唱衰也為中國樓市增添了一抹悲觀。5月,穆迪宣布將中國房地產業預期從此前維持了18個月的“穩定”調整為“負面”。投行巴克萊預計中國內地房地產的衰退趨勢將延續至2015年。瑞銀則指出,房地產持續大幅下滑將是未來兩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下行風險,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正面臨拐點。
“拐點”“惡化”“負面”……中國樓市果真進入下行通道了嗎?
增速下降并不等于負增長。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馮俊看來,新開工面積、成交量出現同比負增長,是由于2013年同期的基數過大。如果與2008年至2012年同期指標相比,仍屬正常增長。“過去增速那么高,現在下降些也是市場正常調節。”
受不動產的特性影響,市場分化不僅是正常調節,也是發展主流。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分析,今年4月,部分城市房價出現環比下降的原因有三:其一,當地居民住房保有水平偏高,其二,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部分制造業人口隨企業遷出了該區域;其三,該區域存在住房供給過量或價格過高問題。房價下降屬于正常的市場調節。
房地產市場既然是市場,波動就是不可避免的規律。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認為,經過十幾年的高速增長,住房市場目前已邁入高基數低增長的發展階段,這是必然趨勢。“行業增速調整并不意味著市場的終結。上漲就是錯誤,下跌就是‘崩盤’,這樣的分析值得商榷。”
對于外資機構的集體唱空,秦虹分析,一方面,一些外資機構對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并不了解,比如父母幫子女購房、全世界最高的首付比例等,將國外市場特點套用到中國市場分析難免有偏頗。另一方面,一些外資機構的數據也缺乏科學支撐。“比如有一份研究報告稱2013年中國城市竣工住房面積達25.96億平方米,比國家統計局數據高了一倍多。據此計算,對市場走勢的判斷就會有很大不同。”
編輯:羅韋
關鍵詞:潘石屹 影子銀行 樓市 宏觀調控 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