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三大阻礙在削弱定向降準的效用
眼見今年以來經濟依然持續下行之勢,吁請降準提升經濟的呼聲越來越高。5月30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加大“定向降準”力度,似乎回應了這種呼聲,使持降準觀點的人對全面降準的期望值變得更大。其實,這次降準只是對“三農”、小微企業貸款等符合結構調整需要、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實體經濟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適當降低一定比例的準備金率;只是對4月的定向降準加大劑量,使其更具針對性和協調性。
盡管5月(PMI)為50.8,略高于4月的50.4,好像是政府的4月降準和多項保增長政策起到了一定效果,但通過高層頻頻調研來判斷,實際經濟下滑形勢依然嚴峻,不能因為制造業略微回升就說我國經濟已經回升了,通過李克強總理二赴內蒙古赤峰考察這個信息得出,定向降準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還沒有得到真正緩解,不然也不會有加大定向降準的力度的講話。李總理在赤峰市考察提到“經濟下行壓力不能掉以輕心,適時預調微調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正好符合這種語境。
但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定向降準是否真能傳遞至三農、小微企業身上,的確存疑。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本月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中國經濟調整轉型處于關鍵時期,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一系列的高層講話信息透露出,定向降準依然沒有獲得理想的效果。這是為什么?據筆者的觀察,且不論加大定向降準力度就能對實體經濟起作用的觀點是否站得住,至少眼下定向降準面臨著三個難以逾越的“鴻溝”。
其一,房地產吸金作用阻礙了定向降準產生預想中的作用。當一國的經濟過分依靠房地產和由其帶動的相關產業時,資金都會涌向房地產行業,當然會導致其他行業資金短缺,在這種畸形經濟結構下,中小企業不但得不到資金補充,還會因為房地產的高利潤而使企業資金被倒吸,即使銀行定向降準,資金流入小微企業,也會因房地產的高額利潤帶動企業融資成本和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而使降準的信貸資金又變相流向房地產業。眾多研究證明,房地產背后的推手是地方政府,推高房地產就是推高壟斷在地方政府手里的土地價格,以維持地方財政的過度擴張。所以,定向降準要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先要使房地產業的價格合理回歸,降低地方政府對土地的過分依賴。
其二,銀行同業套利削弱了定向降準的作用。現實是,即使不降準,一些中小銀行的存貸比也在40%至50%之間,資金充裕度很大,現在對其定向降準,資金閑置量會更多,而在現有環境下資金再多也不見得就會流向小微企業,可能會流向同業市場和貨幣債券市場以獲取投資收益,因為三農和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高、收益低,又沒有那么高的利潤率去覆蓋銀行貸款10%多的利息成本,銀行追逐利潤的天性使其只能選擇通過存款與同業資金對接理財賬戶,以投資于信貸資產、信托貸款等非標資產,在獲取高收益的同時還不必考慮存貸比限制、以及風險權重對核心資本充足率的影響就能安穩賺錢。雖然127號文件規范銀行同業市場,但要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還須加大清理銀行非標力度,制定一些定向貸款口徑,以保障定向降準資金落實到“三農”和小微企業。
其三,缺乏配套融資細則影響了定向降準的實際效果。當前“三農”與小微企業融資不暢,既因為企業自身盈利能力不強,也因為缺乏融資擔保機制。因此,要想通過定向降準發揮市場作用,就須盡快消除這兩個障礙,如配套實施有利于三農和小微企業釋放利潤空間的輔助政策,放權于市場,放低小微企業門檻,降低其經營成本,減少小微企業的稅費,給“三農”、小微企業創造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吸引銀行金融資源,使小微企業真正具有盈利能力和市場活力。現有的農村土地結構嚴重制約了資本向農村流動,需要著重解放農村土地要素市場,建立農村土地與擔保機制相融合的平臺,擔保機制才有指望。同時,還可以考慮設立對“三農”、小微企業的擔保基金,建立健全農村金融與相關要素市場相應的管理機制,使定向降準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編輯:羅韋
關鍵詞:定向 企業 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