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鐵礦石貿易風險須防范
近日,部分銀行上調鐵礦石貿易商信用證保證金30%至50%。此舉被業界認為與銀監會下發的《關于開展進口鐵礦石貿易融資情況快速調研的通知》有關。這份文件要求天津、河北等15個地區的銀監局上報進口鐵礦石融資風險報告。據統計,目前鐵礦石壓港出現1.2億噸的歷史罕見記錄,其中三分之一來自于融資進口鐵礦石。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不少人認為發達經濟體的政策主流是去杠桿化,而新興經濟體的政策主流是加杠桿。比如,在過去5年里,我國的信貸規模平均年增長22%,到2013年6月底,地方性政府債務中有超過10萬億元的債務來自于銀行貸款,占其全部債務的56%。負債率高企必將增加企業償債負擔,甚至引發金融風險,不利于經濟健康發展。
此輪融資鐵礦石貿易的風險究竟在哪里呢?當前我國鋼鐵產業景氣度低迷,鐵礦石價格持續走低已經成為業界共識。在這一背景下,有些海外銀行推出鐵礦石融資業務,即鋼廠或貿易商通過海外銀行開出的信用證,在支付15%至30%的保證金后,由銀行向礦山或者鋼鐵企業支付貨款,貨款在3至6個月以后償還即可。但是,有關專業人士也做了相關測算:近期鐵礦石價格跌幅超過13%,鐵礦石正常港口庫存量6000萬至7000萬噸,新增庫存成本每噸130美元以上,折算下來大概有24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占用量。現在企業的資金完全成本達到10%,放在那里壓1年,240億元人民幣就是24億元人民幣的利息損失。加上鐵礦石降價帶來的損失,這些庫存恐怕是定時炸彈,需要加以妥善應對,有效管控相關風險。
編輯:羅韋
關鍵詞:鐵礦石 風險 貿易 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