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穩增長須向改革要動力

2014年05月21日 10:33 | 作者:馬志剛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如今,經濟發展已進入結構調整陣痛期、增長速度換擋期,我們應從全局出發適應新常態,堅決糾正單純“以增長速度論英雄”的偏向。向改革要增長動力,當務之急是優先推進既利長遠發展又利短期經濟增長的重大改革。

  本期“經濟日報 中央電視臺聯席評論”話題——穩增長須向改革要動力。

  近一階段,針對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議論頗多。其中有一種觀點值得警惕,那就是認為當前主要任務是穩增長,改革的事兒則要放一放,加快出臺刺激增長的一攬子政策。

  這種觀點扭曲了改革與穩增長的關系,將兩者對立起來,很容易將穩增長引上單純靠短期刺激拉動的老路,為未來發展埋下“禍根”。

  改革是發展的不竭動力。從表面上看,一些改革舉措也許會遏制某種增長的沖動,但從根本上說,如果不實施這些改革,不僅長期增長不可持續,就是對短期增長來講,也猶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堅定不移推進改革,把體制機制弊端去掉,才能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千千萬萬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調動起來,讓潛在的發展優勢充分顯現,推動經濟行穩致遠。

  事實上,近期我國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措施,本身都包含有大量改革元素。比如,國務院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16條”細則,并不是為外貿一時波動而采取的簡單刺激政策,而是從外貿中長期健康發展的大局出發,對監管方式方法、結算方式、貿易平臺建設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同樣,很多改革也兼具有穩增長的效果。政府大力推進簡政放權,逐步建立權力清單制度,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完善“新三板”規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等等,既是深化改革、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部署,也是向改革要動力、穩增長的有力措施。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如今,經濟發展已進入結構調整陣痛期、增長速度換擋期,我們要從全局出發適應新常態,堅決糾正單純“以增長速度論英雄”的偏向,向改革要增長動力,既注重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又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向改革要增長動力,當務之急是優先推進既利長遠發展又利短期經濟增長的重大改革。比如,推進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多措并舉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解決沒錢花和有錢不敢花的問題,把13億人的消費潛力挖掘出來。又如,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鼓勵社會力量辦醫辦學辦養老等,滿足人們迫切需要的多樣化服務需求。再比如,推進稅制改革,全面實施營改增。這項改革不只是簡單的稅制轉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消除重復征稅,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工業轉型、服務業發展和商業模式創新。

 

 

編輯:羅韋

關鍵詞:改革 增長 動力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有AV看免费在线 | 香蕉人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级精品视频二区 | 日本久久久精品免費 | 日韩精品另类天天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