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食話食說食話食說
“原生態”食材未必更健康 專家:偶爾嘗嘗即可
指導專家/廣東藥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王曉波教授
《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引得饕餮客們食指大動的同時,也引發人們對“原生態”食物的熱捧——土榨菜籽油、深山野蜂蜜制成的酥油蜂蜜……通過傳統手工加工成的美味挑動著人們的味蕾,各種帶著濃濃鄉味的食材更獲贊“最健康”,甚至直接帶旺了各類產地直銷的“原生態”食品的網購潮。
“其實,一些‘原生態’食材可能口感好,但未必更健康。”專家提醒說,現代人在追捧“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時,莫忽視“舌尖上的安全”。一些產地直銷的“原生態”食材,若無食用安全檢測,生產過程和運輸環節又沒有切實的保障,其食用安全和健康程度未必比得上現代工業化加工出來的合格食品。即使口感、味道再好,出于健康、安全的考量,偶爾嘗嘗也就罷了,不必太過迷信,更無需盲目推崇。
現象:《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原生態”食材被帶旺
《舌尖上的中國2》(下簡稱《舌尖2》)熱播,再次挑動人們的味蕾,特別是各種“原生態”的鄉味,更引起吃貨們的熱捧。
野生蜂蜜、野生豬肉、產地直送的野蕨菜、野葛根粉、廠家直銷的壓榨菜籽油……短短十幾天內,從中看到商機的網店便順勢推出各種以“舌尖主題”為噱頭的食材。特別是一些以原始土法采集,被店家宣傳為“原生態”、“純天然”、“無污染”的鄉味食材,從原先的默默無聞突然大受追捧,銷量節節上升。
以西藏林芝地區的野生蜂蜜為例,在《舌尖2》播出之后,該地區野生蜂蜜被譽為“舌尖上的蜂蜜”很快深入人心。在某電商平臺上,專售林芝地區野生蜜的一位賣家短時間內銷量大增六成。而一些聲稱以同樣的原始土法采集的其他地區的“天然蜂蜜”的銷量也同時被帶旺。一位專售紹興蜂蜜的賣家坦言,在網店產品的推廣宣傳中貼上“天然蜂蜜”的標注,銷售額比平時高出兩三成。
專家點評:
鏡頭1:原始土法采野生蜂蜜
《舌尖2》第一集一開篇,西藏小伙白馬占堆為了給即將上大學的弟弟一份鄉味十足的禮物,徒手爬上40米高的大樹采下野生蜂巢,家人用它制成酥油蜂蜜。美味入口一刻,一家人的滿足陶醉表情讓不少人對野生蜂蜜多了一分向往。這個片斷一經播出,源自西藏地區的野生蜂蜜銷量大漲。用原始土法采集到的深山老林野生蜂蜜,其味道和營養價值真的更勝一籌嗎?
專家點評:難保不含有毒生物堿
“根據不同山林中植物花朵的品種,可能野生蜜的風味會稍有不同。但蜂蜜的營養中,最主要成分是糖,多者可占到八成,這一點并沒太大差別。”王曉波分析說,蜂蜜的品質主要由蜜源環境和加工方式決定。雖然大多數植物是無毒的,但野蜂所處的蜜源環境比較復雜,可能采到一些有毒植物也未可知。像雷公藤等植物的花粉中含有毒的生物堿,經蜜蜂釀成蜂蜜后被人食用可引發中毒,導致頭暈、頭痛、唇舌發麻、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的可致死亡。
雖說野生蜜蜂大量采集到有毒花粉的幾率不是很高,但這種危險性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上這種意外也時有所聞。比如,在2007年廣西就接連發生過多起食用野生蜂蜜中毒的意外事件,造成多人中毒,甚至有人死亡。
在加工方式上,野生蜂蜜最被人們看重的就是“原生態”,但這并不能等同于“安全、無害”。相反,因其“原生態”未經稀釋處理,與經過現代食品加工處理的蜂蜜相比,其有毒物質的概率相對還可能高些。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食材 原生態 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