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發展社會資本,需要更多“中民投”
在鼓勵中民投這樣的大型民間投資平臺的同時,我們還要把注意力放在廣大中小企業上,為社會資本發展提供更大的制度空間。
日前,史玉柱發微博稱,“總理簽字批準成立的一個國字頭民營公司,今天開創立大會。”這個公司就是此前傳言中注冊資本為500億元的中國民營企業投資公司。
盡管中民投還沒有正式公開股權結構,但已經總理簽字批準,且開了創立大會,表明這個公司已經正式成立。這個民企投資航母的誕生,無疑具有標志意義,表明我國社會資本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經濟發展的動力源于社會資本,這是各國經濟增長進程中形成的共識。我國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無論是經濟結構調整還是發展方式轉變,都要求盡快釋放社會資本的活力,使社會資本在增長中發展更大的作用。
我國有著巨大的社會資本存量優勢。改革開放之初,我國資本相對短缺,存貸缺口達到1978年的735億元。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資本充裕程度不斷提高。1994年存款開始超過貸款,進入資本相對過剩的階段,并且過剩額度不斷提高。到2013年城鄉居民儲蓄超過40萬億,這形成了社會資本投資的巨大潛力。
統計顯示,2014年一季度,社會資本在固定資本投資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到64.84%。但客觀地說,雖然民間投資占比提高,但其增長僅為20.9%,低于2013年23.1%增速2.2個百分點。尤其是在宏觀經濟還面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的情況下,能否穩定社會資本投資信心,激活社會資本活力,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
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行政審批體制改革,已經對激活社會資本產生了重要效果。以海口市為例,在推進行政審批改革后,剛剛過去的3月份新登記企業就同比增長了77%、注冊資本金增長了247%。改革實踐表明,社會資本的活力還遠未釋放出來,還有巨大的空間,還需要更多的實招。
所以,行政審批改革在取得明顯成效后,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釋放社會資本的活力。在鼓勵中民投這樣的大型民間投資平臺的同時,我們還要把注意力放在廣大中小企業上,為社會資本發展提供更大的制度空間。
眼下,我們亟須做的,一是全面實施企業自主登記制度,同時加快對中小企業進一步稅收減免力度。鼓勵中國式的車庫創業。二是真正放開服務業,在銀行、證券、保險、電信、郵政快遞等行業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取消經營范圍限制;打破教育、醫療、文化等行業對社會資本的限制;加快公共資源領域對社會資本放開。三是壟斷行業向社會資本放開要有時間表,近期內盡快在石油、電力、鐵路、電信等壟斷行業推出一批向民營經濟開放的重大項目;四是鼓勵中民投之類的社會資本投資平臺。本著“非禁即準”的原則,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成立投資平臺,鼓勵出現更多的“中民投”。
編輯:羅韋
關鍵詞:社會資本 發展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