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用市場的手敲重組的“鑼”
兼并重組是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有效措施,也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發展質量的一劑“良方”。但并購主要是企業自身的事情,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企業比政府更清楚。只有讓企業在兼并重組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真正做到用市場的手敲重組的“鑼”,企業才會愿意重組、能夠重組、有信心重組。
最近,山西省首批焦化行業兼并重組主體企業名單公示,在業界引起不小震動。這代表著一股潮流。今年以來,在政策松綁和國企改革加快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不少地方引導增強企業并購意愿,醫藥、鋼鐵、煤炭等多行業深度兼并重組大有“山雨欲來”之勢。
兼并重組是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有效措施,也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發展質量的一劑“良方”。當前,全球市場需求不旺,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一些企業生產經營遇到困難,迫切需要通過兼并重組,或者獲得新的業務增長點,或者實現規模效益,或者得到急缺的資金、技術。尤其是眼下,鋼鐵、建材、化工和造船等傳統行業,以及風電、光伏等新興產業,產能過剩問題都很嚴重,已成為經濟健康發展的“絆腳石”,企業日子不好過。加快兼并重組,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途徑。鋼鐵業尤為明顯,面對產能利用率僅7成多、鋼價持續低迷、行業整體虧損的現狀,怎么辦?靠行政命令把高爐推倒是一個法子,但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一個辦法是把兼并重組這面“鑼”敲得更響些、把產業集中度提上來。企業小而分散,集中度不升反降,“小高爐”遍地開花,是這些年鋼鐵業產能過剩加劇的直接原因。其他過剩行業與鋼鐵業的情況類似。加快兼并重組,對分散產能進行優化整合,一則可為部分落后產能有序“退出”找到市場“出口”,降低退出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二則有利于推動優勢企業做強,增強行業發展的協調和自律能力。
從發達國家經驗看,兼并重組對小到企業、大到國家宏觀經濟都十分重要。20世紀初,美國歷史上掀起過5次著名的并購浪潮,通過橫向、縱向、跨行業、跨國等多種形式,誕生了通用電氣、福特、思科等一大批行業巨頭,并把美國很多產業從無序競爭泥潭中解救了出來。從我國二級市場上看,兼并重組概念也歷來是投資者追捧的對象。今年初,搞汽車零部件銷售的世紀華通發布公告,擬收購天游軟件和七酷網絡股權,復牌后該公司股價連續十幾個交易日漲停。
加快兼并重組乃形勢所迫、大勢所趨,現在的問題是,跨區并購難度大,部分地方考慮GDP、稅收、就業等因素,不愿本地企業被外地企業兼并;審批環節多,有時候審著審著就把企業的并購機會給審沒了;兼并重組稅收負擔較重,人員安置和融資成本較高,融資手段也相對單一。而這些問題又集中體現在“政府之手”對兼并重組干涉得太多。并購主要是企業自身的事情,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企業比政府更清楚;政府的職責應是創造公平公正的外部環境,消除企業兼并重組的體制機制障礙,同時加強事中和事后監管,防范重組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如果政府搞錯角色定位,仍在一廂情愿地搞“拉郎配”,不以市場為“發動機”;如果跨地區并購利益分享機制不能建起來,市場分割和地區封鎖依舊,那當下企業并購的積極性從何處來?并購的負擔又怎么降下來?兼并重組的勢頭和效果自然也會被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前不久,國務院公布《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提出要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市場機制,進一步簡政放權,針對的就是兼并重組中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接下來的兼并重組浪潮能不能更猛烈些,關鍵在于能否盡快把此《意見》細化、再細化,落實、再落實。只有讓企業在兼并重組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真正做到用市場的手敲重組的“鑼”,企業才會愿意重組、能夠重組、有信心重組。
編輯:羅韋
關鍵詞:重組 企業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