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改革不能停頓 刺激仍需謹慎

2014年04月08日 09:01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范圍,部署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

  這些舉措不同于以前制定規模龐大的財政投資計劃或者產業振興方案,被市場認為是一次“微刺激”,但這更像是一次“兜底”的實踐,而非經濟刺激。因為這些措施,主要是與保民生與就業有關,具有有限性與針對性。比如進一步為小微企業減免稅,棚戶區改造等等。更重要的是,這些措施并不意外,只是執行過去制定的計劃而已。

  只是此次比較具體的提到了建立棚戶區改造的融資機制,即被稱之為中國的“兩房”,由國家開發銀行成立專門機構,實行單獨核算,采取市場化方式發行住宅金融專項債券,向郵儲等金融機構和其他投資者籌資,鼓勵商業銀行、社保基金、保險機構等積極參與,重點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礎設施等相關工程建設。

  這種制度安排是避免推高地方政府的杠桿率,畢竟地方政府債務已經成為一個嚴重問題,需要降低杠桿率。如果要求地方政府承擔棚戶區改造等公共住宅項目,他們或突破政策約束繼續借款或者刺激土地財政。讓政策性銀行承擔融資任務,意味著中央政府會為此買單。事實上,由政策性銀行提供融資也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因為市場上的融資成本過高,而中央也不愿貿然增加更多的債務。

  與上屆不同的是,目前的中央政府已經堅定地選擇了轉型之路,并準備迎接較低的增長速度,而不再是一味追求增長。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可以為轉型付出更高的代價,而是需要在轉型、就業以及防止金融風險等方面取得平衡,尤其每年要創造1000萬個工作崗位。

  這種相互矛盾的目標讓市場無法判斷中央政府的底線,不同于以往保增長的做法增加了市場的疑惑和憂慮:人民幣出現了下跌,一些資金開始外流,住宅銷售量和價格在一些地區也開始下滑,市場期待政府救市,尤其是股市投資者以及地方政府。

  我們認為,至少到目前為止,市場仍然在溫和的衰退中清除那些過剩的產能,并給與了銀行業更多的時間處理潛在的壞賬。這個過程不應該被打斷,而且第一季度中國銀行間市場“錢荒”得到緩解,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政府不制定雄心勃勃的規模龐大的刺激計劃, 將有利于轉型與去杠桿化。

  事實上,本屆政府推動轉型的力度之高是罕見的,這些盤活存量且推進市場化制度建設的措施將會慢慢的發揮作用,但經濟增速可能在雙重壓力之下回落很快。刺激性措施雖然有短期效果,但會拖延中國經濟調整的周期,并讓市場對未來預期更加惡化。

  沒有人會低估中國經濟存在的風險以及壓力,這既是轉型的原因,也是轉型的主要挑戰。政府應該靜候市場自我調整,并加速推進有利于激活存量、促進增量的改革,過多的行政干預、限制與壟斷意味著改革還會有“制度紅利”。讓人擔憂的是,經濟下滑可能導致政府安排新的刺激計劃,并停止改革,這會喪失最后的改革機會。中國必須做好承受改革陣痛的準備,“兜底思維”不代表刺激,更不代表改革的停止。

編輯:羅韋

關鍵詞:改革 刺激 市場 轉型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最新AV首片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a视频在线 | 亚洲老人精品在线 | 亚洲欧洲美洲熟女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