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是產需失衡,還是戰略性問題?記者專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顧問陸百甫
產能過剩再分析
核心提示
■過剩狀況有何新變化?有鋼鐵企業家形容說,目前是“老大”(指國家項目)準建,“老二”(指地方項目)私建,“老三”(指民企項目)偷建
■產能過剩有啥新特點?過去是總量過剩與結構性不足并存,當前是“低多高也多”,即某些高端產業產能盲目擴張也造成了“高水平重復”
■過剩的板子是否應打在政府身上?政府與企業存在“風助火勢”的連帶關系,在政府追逐財政與企業追逐短利的合力下形成了今天的過剩局面
■如何淘汰落后產能?徹底改變過去“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長線平衡”的觀念,以新需求籌劃新結構,實施第二次國際產業轉移
產能過剩有加劇之勢
19個制造產業去年設備利用率低于國際標準,鋼鐵、電解鋁仍在擴張產能
記者:去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但其實對產能過剩問題還存在爭論,爭論產生的一個原因是人們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對此您怎么看?
陸百甫:產能過剩是否嚴重,國際上通行以產能利用率來衡量,即實際產出與潛在產能之比。這里所說的潛在產能,是已經形成的設備綜合生產能力,歐美國家一般認為產能利用率在79%—83%這一區間屬于產需合理配比。
我國產能過剩問題的嚴重性在于,低于過剩水平的產業不止國務院文件中提到的五個行業。據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組織實施的“2013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顯示,我國企業設備利用率總體上為72%,其中制造業僅為70.8%,比2012年又低了一個百分點,超過70%的企業家認為本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問題。紡織服裝服飾業、造紙及紙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制品業、醫藥制造業、電機及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19個制造業產能利用率都在79%以下,有7個產業產能利用率還在70%以下,只有2個接近79%。
記者:化解產能過剩的相關政策出臺以來,過剩情況有什么新變化嗎?
陸百甫:當前,中國產能過剩有加劇之勢。上面提到的那些嚴重產能過剩行業,目前仍有一批在建、擬建項目,正在繼續擴張,使產能過剩有繼續加劇之勢。據統計,目前電解鋁行業在建項目產能達1000萬噸,2013年新建成投產約420萬噸,如果全部投產,電解鋁產能將擴張至3800萬噸,產能利用率將降至50%。
鋼鐵企業擴張沖動也沒有減弱。有資料顯示,2013年已開工項目510個,如果在建、設計、規劃項目全部投資建成,我國煉鋼能力將再增5000多萬噸。有鋼鐵企業家形容說,目前是“老大”(指國家項目)準建,“老二”(指地方項目)私建,“老三”(指民企項目)偷建。據業內人士信息,目前鋼鐵行業新建項目獲批者不足40%,60%是“黑戶”,未批先建,不批私建。
警惕成長性過剩
總量過剩、成長性過剩與結構性過剩并存,新興產業勿走傳統產業老路
記者:產能過剩在最近十幾年的發展中出現過幾次,但這次情況似乎很復雜,您怎樣分析目前產能過剩的新特點?
陸百甫:當前我國產能過剩中,三類過剩——總量過剩、成長性過剩和結構性過剩同時存在,并出現重疊加重狀況。
過去產能總量過剩行業一般是總量過剩突出,而同時又有行業內部結構性不足的問題。而這一輪產能過剩行業不僅總量絕對性過剩,內部還出現了多數產品的產能普遍性過剩問題,形成了產能嚴重的“絕對性過剩”。如鋼鐵行業、電解鋁行業、水泥行業等問題尤為突出。所謂成長性過剩,是指產能過剩不僅局限于一般性傳統產業,煤化工、風電設備制造業、多晶硅、光伏電池等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產能同樣嚴重過剩。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風電設備產能利用率僅為67%,光伏產能利用率僅為57%,而多晶硅產能利用率更低,僅為35%。
記者: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是否必然會產生過剩?兩種過剩應該怎樣看待?
陸百甫:是的,成長性過剩出現,一般是新興產業發展階段必然現象,往往隨著市場需求的開拓,產能過剩的矛盾會較順利地得到緩解,甚至還會出現短時期產能不足的問題。
但我國目前存在的成長性過剩,有一個值得警覺的問題,那就是技術上的低水平重復發展,某些核心技術并不在自己手中,如光伏產業和多晶硅行業。結構性過剩過去主要表現在“低多高缺”,即低端產品產能過剩,而高端產品產能不足。而這次許多行業產能過剩,不僅“低多”,而且“高也多”,即由于某些高端產業產能盲目擴張,也造成了“高水平重復”。
對目前新興產業產能過剩,我們必須警示:不要走傳統產業的老路。因為導致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的體制機制性因素仍然存在,新興產業同樣也是一哄而上,新興產業結構趨同也同樣會帶來債務、稅收、就業等多方面的問題。
編輯:羅韋
關鍵詞:過剩 產業 中國 行業